——專訪黃山日報社總編輯侯中良
當前,全媒體不斷發(fā)展,帶來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方式的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紙媒必須迎難而上、順勢而為,在媒體融合發(fā)展方面闖出一條大道、辟出一片天地,進一步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4月19日下午,前來淮南參加2018年度安徽經濟好新聞評選活動的黃山日報社總編輯侯中良接受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專訪,深入介紹了黃山日報社在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方面的舉措、經驗和成果。
侯中良認為:媒體融合發(fā)展是科學技術發(fā)展到今天的一個必然趨勢,當前,新的傳播形式多種多樣,讀者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為廣泛,單一的純紙媒的傳播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網上有一個段子甚至說,微博有時候甚至比報警都高效,這話雖然片面但也側面反映了新的傳播技術、傳播形式的影響力;其次,作為黨新聞輿論工作的主陣地,我們肩負著傳播黨的聲音的重任,受眾在哪里,我們的傳播力就必須到哪里,現在讀者的閱讀方式改變了,我們也必須順應趨勢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再則,從媒體產業(yè)鏈來看,融合發(fā)展可以更好的延伸產業(yè)鏈,提高傳播效益。
面對媒體融合發(fā)展大潮,近些年,黃山日報社整合資源、加大投入,以機構、內容、技術和渠道為路徑,搭建平臺、引進技術、人員轉型,全面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先后上線運營了黃山手機報、黃山在線網站、黃山日報微博、黃山日報微信公眾號等,初步形成門類較為齊全的新媒體矩陣。侯中良特別強調,媒體融合發(fā)展內部打通和外部打通非常關鍵,要有機融合,形成1+1大于2的效果,黃山日報社的做法是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調動記者的能動性,讓記者全面發(fā)展,全能出擊。比如去年我們和有關部門聯動,編寫的《紅旗漫卷黃山》一書,就榮獲了省社科聯“三項課題”研究一等獎,產生了廣泛影響,進一步增加了黃山市紅色旅游的吸引力。
即將結束專訪時,侯中良看著窗外的風景感慨的說:這是我第二次來淮南,我對淮南最深的印象就是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發(fā)展?jié)摿薮螅@片熱土產生過《淮南子》這樣的鴻篇巨著,這里煤炭儲量豐富,是工業(yè)糧倉,這里是豆腐的發(fā)源地,生命的起源地,且和黃山市一樣,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旅游資源同樣豐富多彩,相信資源豐富、人杰地靈的淮南各項事業(yè)一定會迎來更大的發(fā)展。(記者 蘇國義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