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母愛如山又似海!彪m然患有腦炎的劉建國今年已經(jīng)48歲了,但她卻無法感知那份來自母親的關懷,周圍的鄰居都說,如果不是他的母親,他活不到今天,母愛就像巨大的傘為他遮風擋雨,為他撐起一片天空。
5月8日,記者來到淮南田家庵國慶街道鐘山社區(qū)友誼村。在一間簡陋的平房里,床上躺著一名光頭略帶著胡須,雙手的關節(jié)彎曲非常厲害,雙眼目光呆滯的壯年漢子,他就是長年躺臥、患有腦炎的劉建國。而他的母親張順蘭正忙著給他擦洗,嘴里還不停地給兒子說著話:“孩兒,乖,天熱了,要多擦洗,不然就要生痱子!毖哉Z間充滿慈母的關愛。張大娘忙完之后,又轉身上房頂晾曬剛洗好的尿布,看著老人端著盆吃力地上著鐵梯。記者想要上前幫忙,卻被老人拒絕了。記者發(fā)現(xiàn)劉建國住的小屋并沒有那種特殊的氣味,很難想像一個年邁的母親,能如此細心地照料不能自理的兒子。據(jù)張大娘介紹,自己今年已有75歲,她有三女一男4個孩子,劉建國排行老二。1962年9月,劉建國來到這個世界,全家人都非常的高興,可是,孩子在4個月大的對候,有一天,突然發(fā)起高燒,張順蘭趕緊帶著兒子到醫(yī)院看病,一名老醫(yī)生告訴她,孩子是得了大腦炎,只有1%的治愈希望。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一下子把她嚇傻了,她想,自己沒有工作,丈夫一個月的工資也只有35元,這該怎么辦呀?這時,有好心人勸她,趁孩子還小,趕緊扔了吧。張順蘭想,這孩子畢竟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好歹也是一條生命呀。醫(yī)生不是說還有1%的希望嗎,張順蘭東湊西借,籌來的錢,二話沒說帶著兒子四處求醫(yī),合肥、蚌埠、阜陽、壽縣,只要聽說哪兒能治孩子的病,她就帶著孩子去治療,十幾年下來,她背負了不少的債。為了給孩子治病,她干起了粗壯活,拎起泥斗子為了還債,她省吃儉用,拾起了破爛、經(jīng)常撿回來一些菜葉,用鹽腌一腌再炒炒吃。1972年,她們一家人搬到了友誼村,接著1974年,她有機會到一家五金廠上班,為了能照顧孩子,她和丈夫錯開上班時間,只要她一下班,就忙著給孩子擦洗,活動關節(jié),時常拉著孩子走路,希望奇跡會在孩子身上出現(xiàn)。她時常給孩子改善一下生活,有時候,孩子吃著吃著,突然一口就把飯噴到她的臉上,她的胳膊、頭發(fā),經(jīng)常被孩子抓爛、揪落,卻絲毫沒有怨言。1994年,她的老伴因心臟病去世,張順蘭失去了一個幫手,所幸的是,她的三個女兒卻十分的孝順,盡管她們都已成家,這些孩子還是抽空回家?guī)椭赣H。2008年,張順蘭上房頂曬尿布,一不小心,失足摔斷了2根肋骨,沒等治愈,她就趕著出院,放心不下家里的兒子,就這樣,一晃40多年過去了,張順蘭依然盡心照料著兒子。
鄰居姚素霞告訴記者,張大娘對兒子細致如微,幾十年來,劉建國沒有患過褥瘡,也沒生過痱子,像張順蘭這樣的母親太偉大了,她把無私地愛給了孩子,是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圖為張大娘在給兒子洗臉。
(記者 冉韜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