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衣食無憂,每年還會添置新衣服,款式不好看了還會嫌棄;他們,連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沒有,無論冬夏,衣服都破舊不堪。我們也許沒有很多錢,但我們可以把一份份小小的心意轉(zhuǎn)給需要它們的人!边@是安徽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的學生們發(fā)自肺腑的真摯話語。一群大學生,他們偶然間從網(wǎng)上看到了山區(qū)孩子的照片,他們不僅堅定地通過各種方式聯(lián)系到了山區(qū)學校的負責人或老師,發(fā)動所有能發(fā)動的學生捐款捐物,他們還將自己籌得的衣物和學習用品送向甘肅等省的邊遠地區(qū)。六一前,在這些充滿著溫謦的衣物剛剛插上愛心的翅膀飛向山區(qū)時,記者采訪到了這群學生。
不知從何時起,一份名為“心系山區(qū)”的帖子在網(wǎng)上傳播甚廣,各大網(wǎng)站都紛紛進行了轉(zhuǎn)載,數(shù)十張邊遠山區(qū)的孩子照片讓人們觸目驚心,一群年幼的孩子穿著破的不能再破的衣服和鞋子,在寒冷的冬季,在低矮的平房前站成幾排,跟著老師讀課文;一個衣衫單薄的四五歲的孩子,背著柴禾,拿著斧子,蹲在冰天雪地的路上休息……他們凍得通紅的臉、生著凍瘡的腳和無助的眼神,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為之動容。
安徽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學生,也就是此次捐助活動的負責人李楠告訴記者,她是和同學們在今年3月份查資料時無意間看到這些照片的,回到宿舍后,照片中孩子的眼睛讓他們無法釋懷。她說,這些孩子們的困境讓人無法想象,大山里土地異常貧瘠,氣候寒冷,糧食產(chǎn)量很低,到縣城最少也有100公里,四川阿壩羌族藏族自治州有一個小村子,全村近100戶村民,竟然有60%是貧困戶,10%生活困難,過著居無安,食無飽的日子,他們特別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援助!說到這里她哽咽了,“我必須要為他們做點什么!”她想到此便和學生干部們商量,根據(jù)網(wǎng)上提供的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他們挨個打電話去查去問。有很多電話都無人接聽,他們隔一段時間就打一個,并且用寫信的方式將他們的愿望寄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地方——甘肅、寧夏、貴州等地,可是,由于地方實在偏遠,有幾個村子甚至半個月才會去一次郵差,但是他們沒有放棄,仍然一封接一封寫,電話一個接一個打,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幾個偏僻的山區(qū)有了回音。甘肅省會寧縣老君坡鄉(xiāng)柳岔村下隊社、會寧縣楊集鄉(xiāng)邢坪村石岔社柳岔小學以及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zhèn)岜沙小學先后有了消息,老師們在電話里感動得不知說什么。
李楠說,會寧是全國有名的狀元縣,但是卻非常貧困,希望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能夠伸出手去幫助那些衣食無著而又想上學的孩子們。他們將此次捐贈活動定名為“感動,更要行動”,4月份,他們花了幾乎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宣傳,動員和籌集,學生們的衣物源源不斷地塞進了募捐箱,學生們的零花錢和生活費也變成郵資成為愛心的翅膀。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數(shù)百斤的衣物、學習用品和書籍帶著學生們滿滿的愛和祝福飛向了甘肅和貴州的邊遠村落,“我們想看到山區(qū)的孩子們露出笑臉,不要那么痛苦、無助和迷茫!边@是所有學生的心聲。
(記者 付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