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就和幾位攝友約好,7月22日一起到電視臺山上拍攝日全食奇觀。之所以選擇到電視臺山上拍,是因為那里離太陽更近一些,可以彌補鏡頭焦距不夠長的缺憾。況且,山上人少,如果在臉盆中滴入墨汁,從盆中拍日食倒影的話,盆中水不會因人的腳步發(fā)生晃動,而致影像模糊。
7月22日早早起床,拉開窗簾一看,心頓時涼了半截——天陰得像《林海雪原》中座山雕的臉,云厚得像“蝴蝶迷”臉上的粉,太陽被“埋沒”了。這樣的天氣,怕是再精良的裝備也拍不到日全食了。趕緊與幾位攝友聯(lián)系——別去了,大家就在各自的地兒等吧,或許會出現(xiàn)云開霧散的奇跡呢。
打開電視,一邊看報道一邊等天氣好轉(zhuǎn),中央10套、東方衛(wèi)視、安徽電視臺公共頻道都在直播日全食節(jié)目,東方衛(wèi)視的節(jié)目最吸引人,它把日喀則、成都、武漢、安吉等幾個地方的直播圖像縮放在屏幕上,你可以同時看到不同的現(xiàn)場并加以比較:成都能見度不好,武漢的太陽最清楚,日喀則最先進入了“食甚”……
正看電視,有攝友從銅陵打電話來,問淮南天氣怎么樣,我說很糟糕。他說銅陵現(xiàn)在天上有云,太陽也看不到了,言語中透著焦慮。在安徽,銅陵烏木山、桐城西子湖、黟縣宏村是幾個最佳觀測點,這位攝友是從淮南專程趕往銅陵拍攝日全食的,對好天氣的祈求更為迫切,從電視中看到,銅陵市政府在烏木山建了太陽廣場,正在舉行剪彩儀式呢,現(xiàn)場來了好多高鼻子、藍眼睛的游客。用天象奇觀帶動旅游,拉動經(jīng)濟,銅陵人算計得真精啊。
9點鐘,天氣不僅沒有好轉(zhuǎn),還下起大雨來了。我關了電視,來到街上,天昏暗,路上車輛都開了大燈。打開車載收音機,安徽人民廣播電臺也在直播日全食節(jié)目。銅陵的記者連線說,銅陵的太陽從云層中露出臉兒來了,現(xiàn)場響起歡呼聲;黟縣的記者驚呼,看到“貝利珠”了,看到“鉆石環(huán)”了,氣溫下降了5℃……
太陽在黟縣進入全食階段,我們這兒也快了。果然,不到2分鐘,天氣由鐵青轉(zhuǎn)灰黑,越來越暗,竟像是冬日傍晚5、6點鐘一樣了。路燈全部亮了。暴雨如注,雨中的車輛慢慢往前滑行。我看看手表:9時35分,奇怪的是,我竟沒有感到氣溫下降,可能是云層太厚的緣故吧。市教育局大樓門前,有一群人在避雨,有一民工模樣的男子喊著:“日全食了,日全食了!蔽覇査麄冇袥]有感到氣溫下降,他們也說“沒有”。從我和他的接觸中,我感到這里的人沒有看到日全食,帶有許多遺憾,對新奇的天文現(xiàn)象,人們不再有困惑、恐懼,只有對新事物探究的渴望。
2分鐘后,天又慢慢亮了。我回到報社,在樓下遇到采訪歸來的各路記者。等電梯的時候,大家一起感嘆天公不作美。對于滿懷希望,做了大量準備的市民來說,由于天下雨沒有看到日全食很遺憾,但遺憾也是一種美。特別是發(fā)生日全食天暗下來時,城市的燈光都亮起來,也讓人感到很溫馨、感動。
(黃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