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中葉至70年代,淮南主城區(qū)發(fā)展依然小步邁進。此時較為繁華的標志性商業(yè)建筑群距離上個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繁華的輪船碼頭候船室、打鐵一條街直線距離不過一公里。但即便是這短短的一公里,我們亦清晰可見淮南城市發(fā)展的脈動。
老百貨大樓
百貨大樓——對于1970年以前出生的人來說意味著城市的核心商業(yè)建筑。今年77歲的夏荷蓮老人告訴記者,在1970年的淮南,誰家鄉(xiāng)下或是遠方來親戚朋友,只要時間允許主人一定是要帶著客人到百貨大樓逛一逛,不去趟百貨大樓好像就證明不了你住在城市、你是個城里人。而逛百貨大樓對于淮南城市人來說就是鄉(xiāng)下小姑娘到大上海,看得是眼花繚亂、享受得是心曠神怡,它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貨品最豐盛的地方。在老百姓的眼里,百貨大樓坐落在哪里,哪里就是城市的繁華核心地帶。記者按照老人的指點來到位于淮河路邊上的上個世紀70年代的老百貨大樓樓前,看到的僅僅是一片外凸弧形的兩層建筑群,兩扇位于“凸點”的大鐵門緊鎖著,門鎖已經銹跡斑斑,而大樓第二層的外墻很多地方已經顯露出崩毀的跡象,整塊的斑駁脫落的墻皮像是從做著美容女性臉上撕下的面膜。兩層的建筑就能夠被尊稱為“大樓”,足見那個年代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老亨得利
如果說老百貨大樓是那個特殊年代物資豐盛、城市繁華的核心地標,那么老亨得利就是尊貴和奢侈品的代名詞。1970年的老亨得利與老百貨大樓之間只有不到200步的距離,它們像一對山頭近距離地打量著對方。作為做鐘表生意的老亨得利,那時賣鐘表收的是鐘表票而不是人民幣,有錢沒票你看著里面滴答作響的鐘表也只能干瞪眼,何況那時候老百姓手里也沒有多少錢。今年73歲,手腕上帶著一塊舊式手表的陳全好老人說,1978年以前誰個要是手腕上帶了塊表,無論天有多冷都要把袖子卷得高高的露出它來,“想想那有多光榮呀,你帶著它在街上走一遍,人家離你八米遠都會瞪著各種眼神盯著你的手腕看,帶塊手表就跟現(xiàn)在的小明星似的”。老人回憶往昔感慨不已!澳憧纯矗直碓谀莻時代意味著什么?”而淮南的老亨得利店里面就擺滿了鐘表,能不惹眼嗎?而如今,記者按照老人的指點再次站在老亨得利鐘表店的舊址前時,這里已經改為一家小飯館了。據老人說,它整個建筑的形貌沒有大改變,原本就是一個半弧月形的雅致街面房,現(xiàn)在不留心你都注意不到它,但在那個年代它在很多人的心里曾經高不可攀。
淮濱影劇院
淮濱影劇院是1970年的“叛逆者”,如果說候船室、打鐵一條街、老百貨大樓、老亨得利他們相互距離不遠,算是抱在一團的“蒜蒜頭”,那么淮濱影劇院就是這個圍城里伸出的一只腳。它在距離上已經開始向這個核心的商業(yè)圈外圍邁進,令人遺憾的是位于淮濱路上的淮濱影劇院已經被新的建筑物所取代,它過去的形貌不得復見,但是它留在那一代人心目中的位置卻不可磨滅,“那個時候電視機的普及率非常低,對于很多人來說進影劇院看電影和到太空上散步感覺應該差不多!鄙鲜兰o70年代在淮濱影劇院附近就讀小學的王先生告訴記者,那時候學校安排到淮濱影劇院看電影,一定提前兩個月通知學生,而在這通知下達后的兩個月里,去劇院看電影定是每天同學們談論的焦點,甚至晚上做夢很多學生都夢到淮濱影劇院。作為一種文化享受,淮濱影劇院在那個時代是市民精神生活的一個標桿。
圖一為老百貨大樓現(xiàn)貌
圖二為老亨得利現(xiàn)貌
(文/蘇國義 圖/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