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容顏一新,連著黨心民心。田家庵區(qū)提前兩個月完成今年計劃整治任務的小街小巷的“變臉”
八小巷、五工地巷、姚灣北巷、搬小巷……對你來說,這些或許從未踏足甚至聞所未聞的背街小巷,正以沐浴著陽光的新容顏,迎送著身邊的老百姓。
老城區(qū)的“小巷之變”,關愛著千家萬戶。9月份之前,田家庵區(qū)15條小巷提前兩個月全部竣工。天天在家門口的小巷里,走著踏實,看著舒心,田東的民眾發(fā)自內心地將“整容”過的小巷譽為“民生巷”。
小巷深深,連著黨心與民心。2009年,市委、市政府將小街小巷維修改造項目列為全市35項民生工程之一。經過多次協(xié)調,田家庵區(qū)爭取到全市30條小街小巷維修改造項目中的15條。區(qū)委、區(qū)政府專門召開了民生工程工作會議,對其予以了全面謀劃和具體實施,并于今春開始起步。從201條,到43條,再到15條,田家庵區(qū)文明辦經歷了精挑細選、實地勘察小巷的過程。4月底,光華南巷等15條小巷全部“開膛剖肚”、動工興建,接踵而至的是搶修氣氛熾烈的小街小巷專項整治月。重任在肩的相關7個街道1個鎮(zhèn),高效率組織邀標,高標準組織實施。小街小巷,破天荒牽動了各方特別關注的目光。
分布在老城區(qū)的小巷,一向不張揚。短的幾十米,最長的二三百米;寬兩三米,最寬處也不過六七米。但它們此番“變臉”的價值不可低估。
轉一轉新淮街道,有一個突出的感覺:小巷星羅棋布。而下水道不通暢,是老城區(qū)小巷的頑癥。從去年年底至今,這個街道有5條小巷被納入改造之列。緊張施工之時,正趕上炎熱的夏天。百米長的下水道蓋板被掀開后,需要把里面滿滿實實的雜物、淤泥一點點掏出來,彌漫的臭氣并沒有讓建設者的腳步后退。百余米的六小巷,早先是一條低洼的巷道。下雨時則變成一條水溝,積水難退,可害苦了上學的娃娃們。因而,六小巷改造時大煞苦心,墊高了七八十厘米的路基。聽說梳妝過的“民生巷”發(fā)生了一件開心事:旭日東升,清風輕拂,六小巷、搬小巷敞亮的巷道里,每天活躍著一個個早起健身的居民呢。
300米長的八小巷——一條曾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小巷,據(jù)說還是上世紀70年代修的路。晴天一巷子灰,雨后一巷子泥。暴雨驟降時,污水要漫過膝蓋。小巷改造的工期抓得既緊又快,必須要搶在酷夏雨季來臨前完工。剛鋪路面的頭幾天,田東街道專門安排門衛(wèi)晝夜守候在巷口,防止車輛碾壓后糟蹋了這來之不易的新路。八小巷等相繼舊貌換新顏,居民們滿意地說:“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民生巷’里,天天都有好心情,心里可甜!”
郵政西巷變了!前鋒巷變了!這還是破爛不堪的窄巷嗎?昔日記者曾探訪過這兩個小巷,路面坎坷、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舊模樣如今難尋些許痕跡了。小巷的新生,可喜可賀!
一條條“民生巷”,送來陽光無限。記者近日從田家庵區(qū)獲悉,這個區(qū)即將對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掃區(qū)域管理進行調整,299個小街小巷將實施每天兩掃、全天候保潔的作業(yè)方式。
(記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