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記者在一小吃攤吃早點,聞同桌的兩位小女生相對而言。其中一位女生拿著一張人民幣說,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真缺德!另一位女生接過話茬抱怨道,愛護人民幣,人人有責。這種人就是缺乏社會公德。
聞此言,記者扭頭而望,但見一名小女生雙手展開一張面值10元的人民幣。記者看到在這張人民幣上,有人用炭黑色的墨水寫下了幾行字:有意與我交朋友的女士,請打電話,號碼:1396646××××,QQ號:××××,這些字寫得歪歪倒倒,十分難看。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愛護人民幣的行為還真的屢見不鮮。君不見,在菜市場,一些賣肉的攤主時常用沾滿油污的雙手收錢找零,如此之舉,往往將原本潔凈平整的人民幣弄得濕漉漉、皺巴巴、臟兮兮的。
還有,每年開學之際,一些學生家長為了確保自己用于孩子交學費的百元大鈔真的假不了,便自己或讓孩子在人民幣上寫上姓名,畫上記號。這些家長的如此之舉,既破壞了人民幣的美觀,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淡化了孩子們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還有一些人所做出的不愛護人民幣的行為更叫人難以容忍,這些人或許就是閑得無聊,經(jīng)常聚集在馬路邊、樓道下、商店旁用撲克牌玩斗“地主”,一局賭資一般在1元或2元。且不論這些人聚眾斗“地主”的行為如何,但他們中間一些人糟踐人民幣的行為卻讓記者不得不說。每當記者走近這些在露天地方斗“地主”的人群時,就會看到這些席地而坐者在斗“地主”過程中,將紙幣或硬幣或塞進鞋內(nèi),或踩在腳下,或放在地上用石子壓住。記者每當看到這些行為,心中都會產(chǎn)生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在一定意義上說,愛護人民幣就是愛國。任何損害人民幣的行為,都是在損害國家的尊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6條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yīng)當愛護人民幣,禁止損害和妨礙人民幣的流通;第43條規(guī)定:故意毀損人民幣的,由公安機關(guān)給予警告,并處于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盡管如此,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形形色色損害人民幣的現(xiàn)象依然屢見不鮮,比如在硬幣上穿孔、磨邊、剪口,甚至融化;還有一些人將角幣制成“裝飾品”進行買賣,不論是買方還是賣方,也不論其行為是有意的還是故意的,都損害了人民幣的尊嚴,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在我們國家,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愛護人民幣的意識。早在2000年,某省一銀行在對流通中的人民幣的整潔度進行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在抽查的8萬元鈔票中,5元和10元卷損傷率達20%,1元和2元卷損傷率達54%,角幣損傷率達56%。
既然愛護人民幣就是愛國,既然人民幣是受法律保護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為何損害人民幣的現(xiàn)象就是屢見不鮮,難以遏制呢?這一問題值得人們?nèi)ド钏,更值得人們(nèi)リP(guān)注。
(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