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今年惟一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的京外長笛專業(yè)新生
![](http://www.hnbynews.com/txr0421/edit/UploadFile/201092235640300.jpg)
8月底,19歲的淮南女孩管舜雅背著行囊、帶著長笛,踏上北去的列車,前往中央音樂學院報到。這位淮南四中的應屆畢業(yè)生能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無疑是幸運的,更難得的是,今年該院長笛專業(yè)只在全國錄取4名新生,其中有3名是北京學生,管舜雅是全國惟一的京外新生。
中央音樂學院每年各專業(yè)不僅招收的學生人數很少,而且對學子的綜合素質要求相當高,因此,進入這所音樂殿堂的難度之高可想而知。在淮南長大的管舜雅能夠成為其中的幸運兒,是因為她有著一個特殊的成長背景,受著特殊的音樂熏陶。
管舜雅的表哥就是深圳交響樂團首席長笛、淮南籍著名長笛演奏家馬勇,而管舜雅的啟蒙老師,也正是馬勇的父親馬慶山先生。馬慶山先生是退休音樂教師,他先后為家族帶出5名進入音樂學府深造的晚輩,有著淮南音樂界“馬家軍”之稱。
受馬慶山先生影響,其子馬勇自幼喜愛長笛,于1987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后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成為著名長笛演奏家。馬慶山兄弟4人,各有1子,3個侄子,在馬慶山先生啟蒙下,都與長笛結下不解之緣。馬慶山的大侄子馬君畢業(yè)于青島大學音樂學院長笛專業(yè);二侄子馬超則進入武漢音樂學院長笛專業(yè);而最小的侄子馬歡去年也考上了北京的另一所音樂名校中國音樂學院長笛專業(yè),加上今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的外甥女管舜雅,馬慶山先生已為家族培養(yǎng)出5名長笛演奏家。同時,馬慶山先生還有10多名學生考入全國各大院校長笛專業(yè)。
正是在這種氛圍的浸潤中,管舜雅從小顯現出音樂方面的天賦。9歲時,管舜雅便在姨夫馬慶山家接觸了長笛,特別是當從美國回來已經學有所成的表哥馬勇在她面前吹起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時,望著表哥將長笛演奏的如此飄逸瀟灑,管舜雅便下定了決心,以馬勇為榜樣,筑造自己的音樂夢想。
學習長笛的道路是艱辛的,每天八九個小時的苦練,這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女孩來說,真是莫大的考驗。但癡迷于長笛的管舜雅卻樂此不疲。隨著管舜雅在長笛之路上的不斷進步,她需要更專業(yè)老師的指導。為此,馬慶山又找到了昔日馬勇在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王永新教授。早在2004年沈陽國際長笛藝術節(jié)時,作為應邀專家的王永新便對當時參加少年組比賽的管舜雅有著深刻的印象。
2009年初,高二年級的管舜雅來到了北京,來到王永新教授面前。嚴格的訓練和要求,使得管舜雅在王永新教授的調教下,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今年2月間,管舜雅開始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專業(yè)考試。復試的自選曲目表演,管舜雅選擇了馬勇為她推薦的《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第24首》,這首曲子原是小提琴演奏名曲,對演奏技巧要求比較高,用長笛演繹難度更大,但是越是有挑戰(zhàn)越能表現出能力。接連三輪優(yōu)異的表現,管舜雅取得了專業(yè)合格證(文考證)。
高考結果公布后,當得知自己被錄取的那一刻,舜雅頓時感覺這一切不是那么意外,有的只是成功后的釋然。
圖為馬慶山先生在指導管舜雅練習
(記者 張雪峰 實習生 程鋼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