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田追蹤,天暖菜賤。平圩鎮(zhèn)劉余村800畝烏白菜苦等買主——黃心烏基地今冬不差菜
淮北大堤西側(cè),冬陽傾灑在潘集區(qū)平圩鎮(zhèn)連綿的菜地里。一畦又一畦黃心烏,格外扎眼。用劉余村菜農(nóng)劉多根的土話說:“天氣暖,今年的菜長得真樂!”
似乎能聽出來,這里的方言“樂”字,大約指菜長得太好。一眼就能看出來,菜棵大又沉,棵棵都超過半公斤重。但是,種菜人劉多根卻樂不起來。12月20日,挨晌午時,正在拖拉機(jī)車斗邊碼菜的他苦笑著說:“這么好的菜,到龍湖菜市場去批發(fā),一毛五1斤,有時都兌不掉啊!”
緊挨淮河邊的劉余村,是遠(yuǎn)近聞名的黃心烏基地,種菜的歷史十分悠久。今年,基地面積擴(kuò)種為800畝,預(yù)計烏白菜總產(chǎn)量達(dá)到3200噸。全村六成農(nóng)戶種植成片的烏白菜。種六七畝的大戶,也有好幾家。
天暖、菜賤、人急。12月中旬。黃心烏市場零售價最低是1塊錢3斤。“忙冬”的劉余人,一見著記者就說:“你們報紙幫黃心烏呼吁一下,俺們盼著買主多多來啊!”
這車菜碼得又高又實(shí),足有千把斤。車前車后忙著的劉多根說:“趕上高峰時,人民路批發(fā)市場聚集了五六十輛車黃心烏,全是這個郢子的。”
“今年的烏白菜,怎么這樣多?”記者不解地問道。
“天太好了,菜也長得好。年年都不如今年。一畝地,長得好的能收萬把斤。俺這塊地,畝產(chǎn)能達(dá)到七八千斤呢!”他一連氣接著說:“去年黃心烏總價還是七八毛,最高時還賣到塊把了!
“菜多了,你為啥又犯難呢?”
“怎么能不愁?主要是,菜往外走不掉!賣不掉,就不想賣了!44歲的他,苦悶地說:“今天下午1點(diǎn)鐘進(jìn)城,如果下午賣不掉,晚上就在那過夜了”。
“賣菜難,對你們菜農(nóng)有多大影響?”
“菜價這么低,種菜就等于賒本。來回跑一趟,油錢還要一二十元。種這兩畝菜,耽擱了三個月。像我這樣如果出外打工。最少百十元一天!边@番對話,真值得我們思忖再三。
聊起天暖菜賤,劉余村黨支部書記劉多安看得更清醒:“這對我們是個沖擊。什么事都有利有弊嘛!”
抵御烏白菜市場的風(fēng)險,劉余人一直在摸索著分散風(fēng)險。
劉書記將記者引到地中央,一一指點(diǎn),細(xì)細(xì)解釋:“這叫‘黃心烏’,菜心金黃,9月底最早上市,一直挨到第二年三四月。你看看,這是‘黑老烏’,葉片厚實(shí),受凍抗雪,過年前后上市。最后就是‘三月黃’,不好起苔,上市期又向后延長了!
找市場,劉余人一直在找市場。市場,越大越好。今年,劉余黃心烏往合肥奔,往南京奔。最遠(yuǎn)的要數(shù)14號這一回,朝烏魯木齊走的貨,大車?yán)藵M滿一車黃心烏。
天氣冷暖,風(fēng)雪變幻,市場無情。今冬黃心烏市場,打出的問號仍將延續(xù)。
(記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