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系列報道之現場直擊——
當心戶外健身器材帶“病”上崗
如今,無論是在社區(qū)廣場,還是在街頭游園,區(qū)域內設置的健身器材總會受到人們的頻繁光顧。它的設置,為人們健身提供了更多方便,受到了百姓的普遍歡迎。然而,記者在對一些公共場所的健身器材進行調查時,卻看到它們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且不能得到及時修復,甚至會給健身者的人身安全埋下隱患。
頻遭人為損壞
“這個健身器材,剛修好沒多久,又被弄壞了,有的人來廣場根本不是來健身的,而是故意搞破壞的。我們這些老同志天天都來鍛煉,看到被破壞的健身器材很心疼,健身器材一旦損壞,想鍛煉的人就鍛煉不了! 在市體育文化中心的小型健身廣場,正在鍛煉的劉阿姨對記者說道。
記者在市體育文化中心的小型健身廣場上看到,很多健身器材都被人為破壞,如漫步機變成“單腿機”,還有人隨意更改器材的運動方向和旋轉角度等,讓健身器材進行超負荷運動造成損壞。記者看到很多健身器材上都有使用說明和禁止事項,但不少市民不按照使用說明去操作這些器材,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健身器材加速毀壞!澳憧催@健身器材馬上就成廣告欄了,上面被貼了各式各樣的小廣告,花花綠綠的,看上去特別的不整潔。”正在鍛煉的李先生說道。
部分超期服役
健身器材也有“保質期”?是的!記者在采訪中,詢問一些市民是否知道健身器材也有使用年限,不少市民表示不知曉。仔細觀察,市民就會發(fā)現,在新安裝的健身器材上,都會有一處“使用說明”,上面要求注明安裝日期和使用年限,有的能使用三至四年,還有的能使用六年。不過,記者發(fā)現,其中不少健身器材雖然有使用年限,但在安裝日期處卻未標示安裝日期。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由于“更新換代”的速度慢,有的健身器材自從安裝之后就沒有更換過,部分小區(qū)特別是一些老舊小區(qū)的健身器材存在嚴重老化、“超期服役”的問題。
在洞山中路鐵路社區(qū)活動廣場西側,幾個健身器材顯得很破舊。由于長年在室外,經受風吹日曬雨淋,廣場上的健身器材都已嚴重老化,銹跡斑斑。一連三個漫步機全部殘缺不全,已經不能使用。一處立著兩個鐵柱,已看不出它們曾經是什么健身器材。兩三個健身器材所處的位置由于地勢較低,一下雨還會出現積水情況。
“這些健身器材很老了,不知道什么時候裝的。沒有新的健身設備,也只能將就著使用!辫F路社區(qū)的居民表示,每次用起來都很小心,萬一某天壞了,擔心傷到了人。
在鐵三處等小區(qū),活動廣場上的一些健身器材也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導致無法正常使用。泉山中學對面的健身器大都已老舊、銹跡斑斑,但仍有一些居民在使用,還有一些孩子放學后到健身器材處玩耍。
維修需要等待
在采訪過程中,部分市民認為,由于長期無人管理和維修,許多固定健身器材的螺絲釘松動甚至脫落,存在安全隱患。市民在鍛煉的時候,擔心它隨時脫落,要是傷到人,后果就更嚴重了。市民們希望能有專門人員負責修理這些帶“病”的器材,讓健身時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既然有些健身器材殘損嚴重,為什么卻無人維修呢?記者發(fā)現,一些小區(qū)的健身器材上有廠家名,卻沒有維修單位或維修電話,“我們這里的健身器材沒用多長時間有的螺絲開始松動,經常鍛煉身體的居民就互相通知一聲不要再使用,而要問誰修,什么時候修,根本沒人知道。”家住龍眼村小區(qū)的陳女士告訴記者。
隨后,記者采訪了一小區(qū)物業(yè)工作人員,對于健身器材的維修問題,物業(yè)工作人員也顯得很無奈!鞍凑找螅^(qū)內需安置健身器材,可維修費用卻沒有考慮進來,一旦健身器材損壞,居民就會找到我們,雖然說我們收了物業(yè)費,可物業(yè)費里也沒有健身器材維修費這一項。簡單的更換螺絲什么的還能承受,而健身器材一旦斷裂,我們根本無法支付更換這筆費用,只能眼睜睜地等著廠家來換。至于時間長短,也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希望居民能夠體諒。”他說。
相關部門出招
近期,田家庵區(qū)文化廣電體育局對轄區(qū)內的9個街道79個社區(qū)和5個鄉(xiāng)鎮(zhèn)的健身活動場地進行了調查發(fā)現,健身器材破損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原因是年久老化,還有就是人為破壞。
據了解,不論是社區(qū)還是廣場游園內的健身器材都應當在規(guī)定的使用年限內使用,而且需要年年檢修。然而,事實上卻并非如此。由于管理和維護不力,致使不少公共健身器材破損后,長時間得不到修復而無法使用,甚至報廢。另外,由于投入不足,沒有新的公共健身設備可供使用,導致一些超過使用年限的健身器材還在使用。
去年8月份,相關部門就曾為柏園小區(qū)等更換了一批新的健身器材。田家庵區(qū)文化廣電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沒有專門的維修隊伍,加上資金投入有限,對健身器材的更新、完善和維護力度還不夠,并已認識到存在的問題。目前,該局正申請建設資金,準備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全區(qū)的健身設施。同時,該局計劃醞釀成立一支巡查隊伍,能夠對這些健身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及時消除存在的安全隱患。
圖一為小朋友在蕩秋千,而一旁健身器材上的鐵鏈及座椅都已不翼而飛,只剩吊桿。
圖二為三個連體漫步機殘缺不全,已無法使用。
(記者 馮登成 張明星 王玲 實習生 丁瑋唯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