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文明交通系列報道——
禮讓行人,斑馬線不是搶著過的
20世紀50年代初期,英國人在街道上設計出了一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規(guī)定行人橫過街道時,只能走人行橫道。這些人行橫道線,也被人們稱為斑馬線。司機駕駛汽車看到斑馬線時,必須減速慢行或停車,讓行人安全通過。斑馬線因為具有提醒司機和行人謹慎通行的功能,也被稱為“安全生命線”。
車輛經(jīng)過斑馬線時如何通過?我國《道路交通法規(guī)》第四十一條有明確規(guī)定:車輛行經(jīng)人行橫道,遇有交通信號放行行人通過時,必須停車或減速讓行;通過沒有信號控制的人行橫道時,須注意避讓來往行人。然而,雖然有交通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車輛在經(jīng)過人行橫道時需注意避讓行人,但令人遺憾的是不少司機在斑馬線前非但不禮讓行人,個別司機反倒有加速搶行的不文明行為。為此,本報熱線記者針對市民所反感的斑馬線前車輛搶行的不文明現(xiàn)象再一次深入調(diào)查,希望司機朋友能夠引以為戒,從我做起,時刻想到,斑馬線前禮讓行人就是對生命的關愛。
無紅綠燈路段的斑馬線前無禮讓
地點,國慶路大潤發(fā)門前斑馬線。由于國慶路屬于206國道,同時也是我市城市主干道,平時車流量相對較多,而且大型車輛從該路段行駛的也相對較多。同時因該地段周邊有長途汽車站和大潤發(fā)超市,人流量也相當大,為了給橫穿馬路的行人提供一個安全通道,道路交通部門在此專門設置了斑馬線以方便行人安全的通過馬路。然而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由于該斑馬線沒有設置紅綠燈,車輛在斑馬線前根本沒有避讓的征兆。記者看到,尤其是有些出租車和大型貨車,在經(jīng)過斑馬線時明明看到有行人通行,不但不減速,反而鳴笛加速與行人搶行。年輕一點的行人在通過馬路時,都是快步搶行,看到有車也不避讓,用血肉之軀逼著汽車減速,以便自己通過。而上了年紀腿腳不靈便的老人,則只能站在路邊等有行人逼著車輛減速后,跟在別人后面通行。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就看到兩位老人,相互攙扶著,跟在其他行人后面通過馬路時,由于行動緩慢,與前面的行人拉開了距離,而這時隨即就有車輛搶行,兩位老人只能站在馬路中間,等著第二撥行人幫他們逼停車輛,這兩位老人在路中間等待的過程中,記者親眼看到幾輛出租車狂按喇叭,與老人擦身而過,原本幾十秒就能通過的道路,兩位老人走了將近5分鐘才算通過。在記者采訪的40多分鐘內(nèi),記者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司機在斑馬線前主動讓行。而在洞山中路少年宮前斑馬線,由于該路口設置了紅綠燈情況就截然不同,由于司機害怕監(jiān)控抓拍,在紅燈時都能停車等待。而在其他沒有交通信號燈的斑馬線前,極少會有司機禮讓行人。
十字路口右轉車輛難以禮讓行人
而在我市的各個十字路口,雖然都安裝有交通信號燈和電子監(jiān)控等設施,按道理說,行人在此橫過馬路時,理應會很安全。但是當記者對我市多個十字路口實地觀察時卻發(fā)現(xiàn),由于我市交通信號燈對右轉車輛不加以限制,即使斑馬線上的綠燈亮起時,右轉車輛仍然可以正常行駛,而右轉車輛明明看到斑馬線上有行人正常經(jīng)過,很多車輛同樣是采取鳴笛搶行的方式通過。即使是在禁止鳴笛的路段,很多車輛都會鳴笛搶行。在淮河大道與洞山中路十字路口記者看到,人行橫道綠燈亮起時,幾位行人剛走上斑馬線,從洞山中路行駛過來的幾輛汽車準備右轉進入淮河大道。面對斑馬線上的行人汽車司機絲毫沒有減速,反而加速鳴笛,將行人逼在路中間。記者注意到,當人行橫道上的綠燈信號亮起時,直行車輛均停了下來,行人走上斑馬線想快速通過路口時,卻頻頻被右轉的車輛“擠”回來。所以這里人行橫道上的綠燈時間雖然長達幾十秒,但行人過馬路還是很費勁。在國慶路與淮河大道路口以及國慶路與淮舜路口等多個路口,記者都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記者調(diào)查 近七成受訪者擔心過馬路
記者在各個路口觀察的同時,隨機采訪了30名市民,其中將近七成市民感覺走斑馬線也不安全。不少市民這樣告訴記者:“人行橫道線的設置,就是給行人提供一個橫過馬路的‘安全生命線’,我國道路交通法也有明確規(guī)定,行人在斑馬線上有優(yōu)先通過權,但是由于車輛搶行,即使在斑馬線上行人也只能避讓車輛,我們不可能用血肉之軀與鋼鐵外殼的汽車較勁。我們希望交通管理部門,是否能夠加大對斑馬線搶行車輛的處罰力度,或者在斑馬線上安裝‘拒不禮讓行人’違法抓拍系統(tǒng),像闖紅燈一樣對斑馬線搶行的違規(guī)車輛進行處罰,強迫司機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當然,最好的方法不是處罰,而是讓所有的司機都能提高自身的覺悟,做到文明行車禮讓行人!
(記者 馮登成 王偉 楊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