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師附小的課堂上,只見教師手指輕輕一點,題目就推送到學生的平板上,教師發(fā)出作答指令,同學們在平板上作答,很快全班同學的答題情況就出現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屏幕上的滾動數據不斷地變化著,多少同學完成提交,每道題選擇的情況,正確與否,一目了然。
在淮南二中,一場考試結束后,只需要一個小小的A3掃描儀,就能3分鐘智能批改完一個班的試卷,還能形成班級學習數據,個性化錯題推送。
在淮南十九中課堂上,一場帶有游戲性質的比賽正在火熱進行中,師生們一邊激烈地討論著,一邊拍題上傳、隨機作答,大家充分互動,課堂充滿活力……
從傳統(tǒng)課堂的“黑板+粉筆”,到人手一臺裝了教材、習題的平板;從只能看書本上的圖片,到頭戴VR眼鏡,自由“穿梭”于太陽系各個星球之間……過去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和教育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正逐漸被顛覆。
這樣的教學情境每天都在我市不同的學校上演著,信息化手段助力課堂教學,智慧教育正悄悄地改變著淮南教育。
近年來,我市教育部門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致力于促進全市智慧教育的建設與應用工作,堅持應用驅動,通過政策機制創(chuàng)新、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運營模式創(chuàng)新,立足建設、管理、使用的有機統(tǒng)一,科學統(tǒng)籌、扎實推進,形成有效的智慧教育建設與運營體系,構建教育發(fā)展的新生態(tài),為全市師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智能化的教育服務,提升教育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引領與支撐作用。
尤其是2018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跨越式發(fā)展,實施了“智慧校園建設示范”工程,為轄區(qū)學校配備了“班班通”,新建了多媒體教室、機器人實驗室、創(chuàng)新感知實驗室、智慧課堂、自動錄播教室等新型現代化智慧教室,并配備了納米黑板、交互式白板、電子手環(huán)等高新設備,為智慧教育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基本實現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高位均衡發(fā)展。
為了讓教師們熟練掌握新技術并應用于日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市教育部門組建并成立了智慧教育培訓團隊,深入基層學校開展培訓活動,指導全市中小學教師熟練掌握教學應用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加以靈活應用,逐步形成信息技術應用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的常態(tài)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為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隨著我市智慧教育的不斷推廣,學生的學習模式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學習場所,從教室轉向時時處處的泛在環(huán)境;學習方式,從集體授課的大眾化走向定制式的個性化。已開通的淮南市智慧教育云平臺,面向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為師生們提供優(yōu)質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服務。教師們利用平臺開設個人空間,開展網絡備課、集體備課、網上評課、上傳資源等教學交流和教研活動;學生們在平臺上觀看老師們上傳的視頻、課件等資源,進行在線學習。目前,淮南市智慧教育云平臺注冊教師用戶達3萬余人,上傳的教學資源總數近200萬。
我市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日益常態(tài)化,教師們的信息素養(yǎng)顯著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當前,互聯(lián)網時代的智慧教育,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更重要的是,與以前相比,學生學得更開心、更輕松,也更敢于有夢,敢于追夢。(記者 李嚴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