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拆除多日,廢墟遲遲不清;刮風灰塵四起,車過路面揚塵。
位于洞山中路南邊的梧桐院建設(shè)工地,南邊緊挨著龍眼村,西邊毗鄰老龍眼路、花園村、洞泉小區(qū)。就是這樣一個置身于于鬧市區(qū)及居民區(qū)密集地帶的建設(shè)工地上,卻堆積著樓房拆遷后所遺留的大量廢墟。這些殘垣斷壁及粉末狀的廢墟,長期裸露在居民區(qū)樓下及路邊,附近居民及路人對此頗有意見,并將這一問題向本報熱線做了反映。
樓房拆除多日,廢墟遲遲不清理
5月18日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來到梧桐院工地進行調(diào)查。龍眼村居民介紹說,大概是今年3月初,施工單位開始對梧桐院工地西邊的幾棟樓房進行拆除,至3月底,全部樓房拆除工程完工。但是直到現(xiàn)在,這些廢墟仍堆放在工地圍墻邊。
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發(fā)現(xiàn),堆放在工地上的樓體廢墟,西邊與老龍眼路近在咫尺,南面距離龍眼村附4號樓不足10米。廢墟堆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20米,高度在2米左右。廢墟堆邊緣的一些還沒進行處理的殘垣斷壁,就東倒西歪的立在圍墻旁邊,這些又粗又大的混凝土墻柱,讓人看上去有些擔驚受怕。
防塵措施草率,裸露廢墟揚塵
這些樓體廢墟除了部分殘垣斷壁外,多半是呈粉末狀的渣土。當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從圍墻的一處空隙進入工地,在登頂廢墟堆時發(fā)現(xiàn),只要腳一踩到廢墟,就會揚起灰塵;只要有風吹過,廢墟堆上的粉塵同樣會隨風而起,四處飄散。
盡管如此,相關(guān)施工單位卻一直沒有按照規(guī)定,對這些極易產(chǎn)生揚塵,污染周邊環(huán)境的廢墟堆采取嚴格的防塵措施,他們只是在廢墟頂部草草地覆蓋了兩道防塵網(wǎng)。而且,這兩道防塵網(wǎng)大部分被新堆積的廢墟蓋住。也就是說,眼前的這些廢墟,大部分都裸露在外。施工單位如此草率的防塵措施,的確有些說不過去。
居民:希望施工單位做好防塵措施
花園村居民向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反映說,自從梧桐院西圍墻邊的一些大樓拆掉后,施工單位對堆積如山的廢墟堆就沒有很好的采取過防塵遮蓋措施。他們居住的樓房與這些堆放的廢墟就隔一條馬路,直線距離不過20米。平日天晴刮風時,干燥的廢墟就會灰塵四起,污染環(huán)境。一些路人也抱怨道,由于這些裸露的廢墟就堆放在老龍眼人行道邊,導致這條道路上時常落滿灰塵。只要有車輛駛過,路面上就會揚塵,路人就會遭殃。居住在龍眼村附4號樓的居民李女士說,每天在廚房做飯時,只要從窗戶看到這些裸露的廢墟堆,心里就感覺不舒暢。
一些居民還存在這樣的擔憂:目前已進入夏季,一旦遇到大雨天氣,這些沒有采取很好防塵遮蓋措施的廢墟,就會在雨水的作用下產(chǎn)生大量的污水,爾后,這些污水就有可能流到路面乃至居民區(qū)。因此,居民們還是希望施工單位能夠按照相關(guān)規(guī)定,對這些廢墟堆采取嚴格的遮蓋防塵措施。
隨后,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就這些廢墟沒有及時處理或很好的采取防塵遮蓋措施的問題,又走訪了該工地的相關(guān)施工人員,他們解釋說,這些被拆除的樓體廢墟之所以沒有清理,是因為它在今后的施工中還有用處。至于這些廢墟為何沒有嚴格采取防塵遮蓋措施,施工人員卻沒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圖為如此馬虎遮蓋,難起防塵作用。(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