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基層減負年”,微信工作群整頓成為各地執(zhí)行減負政策的微觀切入點。近期一些地方出臺新規(guī),要求“原則上一個單位只建一個工作群”“非工作時間不發(fā)布工作信息”,將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推到臺前。
微信工作群多且隨意,重復和交叉現(xiàn)象嚴重,是不少基層干部的共同感受,人們經(jīng)常會收到“@所有人,收到請回復”這樣的信息。不可否認,微信工作群確實有利于加強溝通聯(lián)系、提高工作效率,但過多過濫的微信群異化為一種負擔,讓基層干部不堪其擾、疲于應付。
微信工作群煩人,但板子不能打到微信上。工具能否發(fā)揮真正的效用,取決于人怎么使用,如果造成負面效果,就是使用方法和工作作風有問題。從文山會海、空話套話,“走過場、刮陣風”式調(diào)研,到過多檢查、“過度留痕”,再到手機App、微信工作群泛濫,不管花樣如何翻新,形式主義的本質(zhì)沒有變。不少原本應該深入一線調(diào)研的工作,變成動動手指的遙控指揮。一些基層干部進村第一件事,不是去村委會布置工作,而是先和群眾合個影,再發(fā)到工作群中“留痕”。有的工作群成了向領導示好的“秀場”,不僅出現(xiàn)比拼“獻花”之類的表情,還頻頻轉(zhuǎn)發(fā)領導的工作照和考察新聞,卻從不談思考、不提建議。凡此種種,以形式主義推卸責任落實、應付上級檢查,看似該走的程序都走了、該做的工作都做了,但都以板子打不到自己為原則和目標,消解責任的落實,出現(xiàn)問題方便推諉“甩鍋”。
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應牽住“關(guān)鍵少數(shù)”的牛鼻子!吧嫌兴茫卤厣跹!被鶎有问街髁x很大程度是上級官僚主義逼出來的。一些領導對“工作留痕”要求簡單化,只看有沒有照片、記錄得好不好,基層干部自然熱衷于在工作群曬照片、曬政績。有的工作剛一部署,領導就向下面催要情況,急于出成績、出經(jīng)驗,基層干部只能做表面功夫敷衍應付。不少基層干部還有著“工作重擔”之外的“心理負擔”——領導半夜“@所有人”,沒及時回復耽誤工作怎么辦?當大家都在鼓掌點贊之時,視而不見是不是不禮貌?倘若不破除上級領導“以布置代替落實”“以留痕代替考察”、熱衷作秀的官僚主義舊習,再好的基層創(chuàng)新也難以擺脫形式主義的附體。
說到底,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干部工作考評制度,讓實績顯出來。工作群“留痕”是為了方便上級檢查管理及自我對照督促,但工作做得好不好,關(guān)鍵看實際效果和人民群眾的感受!昂圹E”留得再多、再好,問題沒解決,群眾不滿意,工作考核就不能合格。因此,要把更多考核評價權(quán)交給群眾,重視以群眾滿意度調(diào)查評價干部等,要比簡單的“留痕”好得多。領導干部要帶頭發(fā)揮示范作用,腳踏實地深入基層,一級做給一級看,同時還要完善制度,讓認真務實的干部得到肯定和激勵,讓以照片“留痕”代替工作實際的人受到問責懲處,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才會越來越少。
一位基層干部這樣描述他心中理想的工作群生態(tài):“我在工作的時間打開,一切無關(guān)于我的文字、圖片、表情被自動過濾,要閱讀的通知和工作內(nèi)容,按照輕重緩急,一條一條地呈現(xiàn)在我眼前。”基層工作不被“微信群”綁架,自上而下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群眾需求、工作需要為出發(fā)點,改變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本著量少質(zhì)精的原則,應明確微信群工作職能及管理制度;除緊急情況外下班時間不發(fā)工作指示,群成員不發(fā)布與工作無關(guān)的信息;工作群的合并或建立應基于實際情況,臨時性的工作群因需而建,任務完成后視情況解散,等等。少些“微信空談”、多些“現(xiàn)場實干”,少些套路、多接地氣,省些“空對空”、多些“面對面”,推動各項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jié)果。(韓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