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防汛救災剪影
7月24日,在淮河大堤鳳臺縣鳳凰鎮(zhèn)堤段上,一支女子護堤隊格外引人注目。這支由鳳凰鎮(zhèn)南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的十人女子志愿者護堤小分隊,已連續(xù)執(zhí)行巡堤、護堤任務5天了!爱斍胺姥纯购榧毙枰耸,我們也不能在家閑著,雖然體力上有些吃不消,但沒有一個掉隊的!敝驹刚呃畲涸聘嬖V記者。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鳳臺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聞“汛”而動,以“汛”為令,根據(jù)各自實際,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奔赴防汛一線,爭做抗洪先鋒。
以“汛”為令,吹響防汛抗洪“集結號”
“險情即戰(zhàn)情,災情即命令,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組織、廣大志愿者要及時行動起來,積極投身到防汛抗洪搶險救災中……”。
連日來,隨著防汛形勢日趨嚴峻,一份關于防汛救災志愿服務倡議書在鳳臺縣全域下發(fā)、傳遞,與此同時,縣婦聯(lián)、團委、紅十字會、退役軍人事務局以及各單位、鄉(xiāng)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也紛紛發(fā)出倡議。全縣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服務總隊、270個分隊的近6000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迅速集結。
“著裝時我是祖國的戰(zhàn)士,脫下后我是人民的兒子,為守護我們家園,老兵們請求再次出擊!”
“如今洪水侵略家園,我雖然已不在新聞戰(zhàn)線了,現(xiàn)請求加入一線新聞報道工作,與大家并肩作戰(zhàn),踐行一名黨員的職責與擔當……”
“我志愿加入志愿者服務隊,參加巡堤、護堤工作,洪水不退,我們不退!”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倡議下,一份份請戰(zhàn)書、志愿書紛至沓來,全縣各條戰(zhàn)線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醫(yī)療衛(wèi)生志愿者服務隊等也相繼自發(fā)組建成立,一支10000多人的防汛志愿者隊伍奔赴到全縣各個防汛抗洪一線上,成為了中堅力量。
鳳臺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求各個志愿者服務隊積極有序參與任務,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救人在前、搶險在前、安置受災群眾在前,在排除險情、交通清障、人員疏散、物資運送、醫(yī)療服務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聞“汛”而動,防汛一線飄起“志愿紅”
“他們是一群00后,志愿組隊,主動請纓,走上大堤,參戰(zhàn)防汛一線,在肆虐的洪水面前構筑起了一道‘青春堤壩’……”這是7月24日鳳臺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微信群里的一段圖片配文。一組抗洪圖片,一群青春身影,一段入心文字,贏得一片點贊。自汛情嚴峻以來,鳳臺縣防汛抗洪一線上,處處飄動著“志愿紅”。
“請大家到安全區(qū)域里,在這里太危險!7月23日,鳳臺縣城關鎮(zhèn)巾幗志愿者在淮河一號碼頭上,勸離疏散在此圍觀的市民,現(xiàn)場講解防汛安全知識和防溺水常識。面對刻不容緩的汛情,城關鎮(zhèn)140余名巾幗志愿者們主動投身到防汛搶險工作中,她們心系群眾安危,積極參與防汛值守、巡堤護堤。
7月22日18時,李沖回族鄉(xiāng)回民中學救災安置點內(nèi),一群教師志愿者們一邊為在此安置的受災群眾端飯倒水,還一邊做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緩解他們緊張不安的情緒。從轉(zhuǎn)移救援群眾到安置后的后勤保障,李沖回族鄉(xiāng)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愿者分隊一直積極參與其中,讓被安置群眾感受到別樣的關心與溫暖。
7月21日,鳳臺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50多名黨員志愿者和退役軍人志愿者主動請纓,帶上鐵鍬、編織袋,全副武裝奮戰(zhàn)在淮河北岸燈草窩生產(chǎn)圩堤第一線,巡堤壩,查隱患,排險情,全力做好圩堤保衛(wèi)戰(zhàn)。
在鳳臺防汛抗洪的各個戰(zhàn)場上,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會有志愿者的身影;哪里有需要,他們就會以最快的時間出現(xiàn)在哪里,成為防汛抗洪一線上一道鮮亮的風景。
與“汛”共舞,爭做新時代的“先鋒者”
90后退伍小伙趙燈燈,是鳳臺縣大興鎮(zhèn)界溝村應急基干民兵連的隊員之一。這幾天,趙燈燈沒睡上一個好覺,沒吃上一頓安穩(wěn)飯。記者見到他時,他駕駛沖鋒舟剛把一批受災群眾安全送抵安置點!拔覅⒓舆^省軍區(qū)淮河流域抗洪搶險骨干集訓,訓練的項目就是駕駛沖鋒舟……”趙燈燈略顯疲憊地告訴記者。
7月19日中午,壽縣三覺鎮(zhèn)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內(nèi)澇嚴重。險情就是命令,接到上級增援指令后,趙燈燈匆忙扒了幾口飯,就緊急趕往集結地點,奔赴壽縣三覺鎮(zhèn)參加防汛救援任務。趙燈燈和隊員們連續(xù)奮戰(zhàn)到7月20日2時,全面完成對三覺鎮(zhèn)廟橋、陳崗、董埠、馮樓等9個村共近600余人的轉(zhuǎn)移安置任務。
“我是一名黨員,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是義不容辭的事……”趙燈燈樸實的話語里透著軍人的堅定。
“在俺最困難的時候,是黨的好政策幫俺渡過了難關。做人要講感恩,現(xiàn)在防汛抗洪急需要人手,俺要盡自己的一份力量……”7月24日,西淝河堤壩上,鳳臺縣楊村鎮(zhèn)劉莊村脫貧戶劉學書一邊忙著手里的活,一邊和記者聊著。
年屆七旬的劉學書,是劉莊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9年在黨的扶貧好政策的幫扶下,順利脫貧,奔向小康生活。自7月17日村里組建志愿者護堤隊,有著40年黨齡的老黨員劉學書不顧年邁的身體,第一個報名參加,他激動地說:“要沒有國家的好政策,我這樣的貧困戶哪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生活。為防汛出點力,是應該的。再說了,堤壩后面就是我們的家!
據(jù)了解,在楊村鎮(zhèn)的護堤志愿者中,像劉學書這樣的脫貧戶有不少,如劉莊村脫貧戶蘇新堂、劉坤光,楊村村脫貧戶蘇建超,前圩村脫貧戶崔學遠等等,在當前防汛抗洪的緊要關頭,處處活躍著他們奔波的身影,他們以這種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著對黨和政府最質(zhì)樸的感情。(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徐艷友 陳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