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報社駐村扶貧工作隊教育扶貧紀實
近日,來自淮南日報社的愛心幫扶送達壽縣隱賢鎮(zhèn)姚祠村6名貧困學子,特別是高考后即將進入大學學習的學子身邊。新學期伊始,淮南日報社103名職工為他們籌集了1.8萬余元愛心款,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扶貧先扶智,教育當先行。讓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fā)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茨先請笊绶鲐毠ぷ麝犠择v村以來,始終如一聚焦根本,放眼明天,積極開展教育扶貧。
“讀書能從根本上改變你的命運”
“陳德紅,你在生活和學習上還有什么困難,盡管說,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幫你解決!鼻安痪,淮南日報社駐村扶貧工作隊走進定點幫扶村姚祠村陳士林家,看望走親戚返回家中的陳德紅,和她聊學業(yè)、敘家常,深入掌握陳德紅的學習生活近況。
像這樣的走訪調查,扶貧工作隊每周都要開展一次以上。他們給這項定期家訪活動起名為“展翅行動”,意喻通過精準教育扶貧,讓貧困家庭子女長出能力的翅膀,飛出貧困的窠臼。壽縣隱賢鎮(zhèn)姚祠村人口基數(shù)大,貧困人口多,受經濟、陳舊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貧困戶對子女教育投入相對較弱、關心較少。這塊短板不補齊,貧困戶就很難實現(xiàn)脫貧不返貧。
貧困戶陳士林家的大女兒陳德紅今年上八年級。她的成績不太理想,加之受周圍同學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以及年后因疫情在家不能上學的困擾,曾一度萌生輟學外出打工的想法。扶貧工作隊走訪了解這一情況后,先后十余次來到陳士林家,與陳士林及其女兒溝通。
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特別是姚祠村的人和事,來宣傳讀書的重要性。扶貧人員啟發(fā)父女倆:國家發(fā)展越來越好,個人接受教育每上一個臺階,就會帶來一個更高層次的發(fā)展機遇;在完成義務教育后,如果不上高中,也一定要上職業(yè)中專學校,接受專業(yè)技術教育,為將來就業(yè)打下基礎。不讀書、不學技術,你的命運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
通過苦口婆心的勸說,陳士林的女兒現(xiàn)在已經能夠安心在校讀書。扶貧工作隊及時對貧困戶子女教育問題進行適當“干預”,提供有效幫助,已消除多人輟學問題,幫助一批農村孩子找到了人生方向。
“支持你的學習直到你完成學業(yè)”
龔正靜和姚美玉是兩名貧困戶家的子女,且她們都生活在單親家庭。龔正靜自幼母親離家,自己只能跟著外出打工的爸爸在上海讀書。年前因為經濟壓力,她返回老家,準備繼續(xù)讀書。
然而,龔正靜就讀九年級,按照有關規(guī)定,她不得轉學。不幸的是,龔正靜的爸爸患上了精神疾病,被強制送到了精神病院住院治療。龔正靜只能被寄養(yǎng)在自己大娘家,想要憑借自己的力量解決繼續(xù)讀書問題,困難很大。
扶貧工作隊了解這一情況后,主動與龔正靜在上海就讀的學校聯(lián)系,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過綜合考慮,積極協(xié)調,最終順利將龔正靜與另一位貧困戶家的女兒姚美玉一起協(xié)調安排到壽縣(安豐)職業(yè)中專學校就讀。
解決她們求學難題后,扶貧工作隊又積極給予她們物資和經濟資助,工作隊隊長史學麗個人為龔正靜捐助了1300元。她表示會繼續(xù)關注和支持龔正靜和姚美玉學習生活情況,直至她們完成中職學業(yè)。
“以最大限度確保你們展翅飛翔”
今年高考前夕,扶貧工作隊就詳細掌握了村里的所有貧困戶家庭子女的高考情況。高考結束后,他們立刻通過“展翅行動”跟緊這些學子。7月23日,安徽省剛一公布高考分數(shù),扶貧工作隊隊員就戴著草帽、穿著雨靴,走訪了楊元豹、姚有席、姚為剛等貧困戶,詳細了解他們家孩子的高考成績,以及下一步的志愿填報情況。
當天晚上,扶貧工作隊把這些學子全部集中到村部,分析相關專業(yè)發(fā)展方向,指導他們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準確填報志愿,確保考得好、報得好,走好人生重要的一步。
近期,這批學子接到自己向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后陸續(xù)開學。扶貧工作隊及時給他們送去了祝福,并勉勵他們將來學有所成,報效祖國。與此同時,扶貧工作隊想方設法募集資金,以最大限度解決他們的學費問題,確保他們順利入學。(記者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