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對老百姓來說,小小一方菜市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承載著舌尖上的記憶,映射出一座城市與時代相伴前行的腳步。位于上窯鎮(zhèn)的古鎮(zhèn)菜市場始于上世紀80年代,2016年重新改造,從此,上窯鎮(zhèn)有了一座古色古香、明堂亮瓦的室內菜場。7月26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這里,用文字與鏡頭記錄下發(fā)生在此處的不文明現(xiàn)象。
不文明現(xiàn)象一:市場內外車輛亂停
古鎮(zhèn)菜市場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小街,小街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室內菜場,另一部分則是沿街店鋪。當天上午7時50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沿著小街由西向東走,快走到菜市場門口時,看到路中間停了很多三輪車、電動車,儼然是一處臨時停車場。買菜的居民應該習慣了在此停車,騎行至此,就把車停在這兒,然后進市場內買菜。
隨后,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走進菜場內,菜場雖然不大,
卻很寬敞,在這里騎車或推車買菜的人很少,但也有極個別居民把電動車停在菜場內,人不知所蹤。
古鎮(zhèn)菜市場內有固定攤位和臨時攤位,市場按照功能劃分有水果區(qū)、蔬菜區(qū)、豆制品區(qū)、鹵食區(qū)、百貨區(qū)、肉食區(qū)、水產區(qū)等。在水果區(qū),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看到,這里停了一排電動車,只有靠近門口的位置有一家售賣水果的攤位,其它地方全被電動車占據。
不文明現(xiàn)象二:商販占道隨意擺攤
菜場外停車位被占的現(xiàn)象更為嚴重。盡管市場大門兩側施劃了好幾個停車位,可它們大多被小攤小販用來擺攤了,車輛很難停到此處。和室內菜市場相比,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發(fā)現(xiàn),在小街上賣菜的攤販反而更多,所以街上雖有不少停車位,可早上時分,它們都被攤販占用著,售賣各種蔬菜和百貨商品。
菜市場內的固定攤位主要以賣蔬菜為主,每個攤位整理的干干凈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名攤主把兩個菜筐擺在路中間就顯得特別突兀;春釉鐖、淮南網記者本以為他是在整理蔬菜,可半個小時后,這兩個菜筐依然在那。菜市場內還有一些小店鋪,售賣百貨、干貨等商品,這些店鋪室內面積不大,可因為銷售的東西比較多,比較雜,店主會在店門口搭起幾個架子,將架子上擺滿了商品。在菜場內,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看到一家店鋪雖沒有開門,可門口碩大的案板赫然擺放在外。
還有一些門面房店主則把商品直接搬到了店外,占用門口的一大片地方。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一家賣蔬菜的店鋪門前看到,菜筐從店門前一直延伸到小街路中央,粗略數(shù)了一下,至少擺了二三十個筐子。
不文明現(xiàn)象三:活禽水產區(qū)臟亂差
古鎮(zhèn)菜市場內區(qū)域劃分明確,活禽放在菜市場東邊售賣,避免了和其它區(qū)域混雜經營,如此安排是合理的,可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采訪時卻發(fā)現(xiàn),售賣活禽的區(qū)域地面十分潮濕,根據地面發(fā)綠的程度,應該長期積水造成的。而鋪在地面的編織袋上滿是拔下的雞毛,這些雞毛沒有裝袋就裸露在外。
菜市場的水產區(qū)域在小街西邊,這里有好幾家賣水產的門店。當天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一路走來看到,這些店家把裝有水產的盆放在店門口,一些死魚、河蚌則直接放在地上。當有居民挑選到合適的水產,老板當即沿街宰殺,血水、魚鱗弄得哪都是。沿街有一條五六十厘米寬的窄道,因為長時間被水浸泡已變成了深綠色;春釉鐖、淮南網記者采訪過程中,看到一運輸水產的車輛直接將水傾倒在地上,瞬間讓干凈的路面變得濕漉漉的。
除此之外,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還看到有人亂扔垃圾,原本干凈的古鎮(zhèn)菜市場被他人的隨手一扔弄花了臉,保潔人員一早上的辛勤勞動也化為烏有。(記者 王玲 張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