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籠罩之處,更是有無數(shù)微光的匯聚。
疫情發(fā)生后,鳳臺全縣上下,戮力與共,分秒必爭,與戰(zhàn)疫有關的一切都在“加速奔跑”。
3月31日中午,在單位值守點忙了半天的鳳臺縣統(tǒng)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利亞剛扒了幾口盒飯,就接到疫情防控指揮部最新指令:金福源賓館隔離點要迅速成立,要他轉崗負責。
接令即行。李利亞顧不上填飽肚子,立即奔赴新的“戰(zhàn)場”。在相關工作人員和防疫物資尚未到位的情況下,他立即投入“戰(zhàn)斗”,從一樓到六樓,跑遍每個樓層,查看每一處細節(jié),初步劃定隔離區(qū)、工作區(qū)、緩沖區(qū)和隔離人員、工作人員安全通道,爭分奪秒,與疫情搶時間。
與此同時,李利亞一邊電話調度著其他工作人員:哪些物資要先到,哪些動作要先行……一邊與轉運組聯(lián)系,了解掌握隔離人員的數(shù)量與到達時間,確保他們安全平穩(wěn)入住。
不到兩個小時,所有工作全部就緒到位。下午3時左右,第一批10多人的密接者開始抵達,安排住宿、引導入住、叮囑安撫……“因為面對的都是密接人群,剛開始還是有點擔心,怕自己不夠專業(yè)影響工作!但當看到從救護車上下來的隔離人員一雙雙無助茫然的眼睛,心里已忘記了害怕,只想著把工作做得嚴謹再嚴謹些,把隔離人員的防護做得細致再細致些。”李利亞說。
從第一個隔離人員進入到最后一個安頓好,李利亞和同志們連續(xù)奮戰(zhàn)到天黑。“我們的防護服濕了干、干了濕,但是我們還是咬緊牙關把隔離人員一一安頓好,他們比我們更需要關懷!崩罾麃喐嬖V記者。
當晚,鳳臺金福源隔離點臨時黨支部也迅速成立,這群原本互不相識、來自不同地區(qū)與崗位的逆行者,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共同筑起了戰(zhàn)疫堡壘。
“特別讓我感動的是,臨時支部成立后,當天夜里鳳臺縣中醫(yī)院醫(yī)生鄒德軍、護士高梅,青年志愿者鈕家雪和淮南聯(lián)大學生胡康樂四位青年,就向我遞交了戰(zhàn)疫前線入黨申請書,表達了疫情面前不畏懼、不退縮的決心。”李利亞說。
在隔離點上,李利亞依托臨時黨支部這個戰(zhàn)疫堡壘,制定應急預案,建立全天候值守制度,形成了“細心觀察、暖心服務、貼心照顧”的隔離點工作體系。大家分工協(xié)作,各司其職,秉承原則,守護著每一位隔離人員,每天除了負責隔離人員的一日三餐、垃圾清運、區(qū)域清潔消毒、出入口值守等,還要開展信息登記、體溫測量、心理疏導等工作。
“隔離點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戰(zhàn)場’,也是感染風險最大的地方,我們在工作中,既要嚴格遵守隔離規(guī)定和紀律,守住最安全的防線,同時還要以人為本,做到隔離人但不隔離心不隔離情,讓隔離人員感受到溫暖!崩罾麃喩钋榈卣f。
面對紛繁蕪雜的日常隔離工作,有著30多年黨齡老黨員李利亞一直身先士卒,無畏向前。在他的示范下,隔離點的工作人員都一個個盡心盡責,奮勇爭先,臟活累活搶著干,始終保持著充沛的干勁。他們承擔著管控、保供、觀察、保障風險的任務,同時又充當著宣傳員、搬運工、保潔員、心理咨詢師的角色,在這個特殊的“戰(zhàn)場”上,他們用實際行動照顧著隔離人員的飲食起居,用自己的光和熱,安撫和溫暖隔離人員因疫情而焦慮的心。他們隔離風險,守望相助,溫情守護著每一位隔離人員。
“特殊時期,每個人都在一線晝夜奮戰(zhàn),想想都感動,我們更是責無旁貸。關鍵時刻,一定要豁得出,扛得住!崩罾麃唸远ǖ卣f。(通訊員 徐艷友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