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jīng)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專家委員會評選,2022年12月份“月評十佳”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揭曉,兩度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患者生命,引進中草藥種植技術,帶動家鄉(xiāng)200多戶貧困戶脫貧的淮南東方醫(yī)院集團鳳凰醫(yī)院職工胡常引獲評先進個人典型。
胡常引,安徽省首位二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全國僅有的兩位二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女性志愿者之一。2012年,胡常引家庭接連遭遇不幸——父親病世,哥哥車禍受傷住院,家中欠下巨額外債,但她義無反顧為一位患急性白血病的年輕媽媽捐獻造血干細胞。她隱瞞高敏體質、高凝血質、先天性心室畸形等身體特殊情況,在造血干細胞采集過程中,因血液高凝導致采集機器異常,不得不拔掉針頭,輸液稀釋后,重新穿刺采集,反復數(shù)次,采集過程整整歷時9個小時,胡常引成為全國罕見的采集時間最長的捐獻者。2018年,患者需要再次捐獻淋巴細胞,剛新婚不久且經(jīng)歷車禍的胡常引堅定表示愿意捐獻,但因患者突然病情變化,捐獻被迫終止。2020年,患者病情又一次復發(fā)。胡常引主動放棄備孕計劃,顧不上家中正遭受洪災,瞞著雙方父母,默默第三次踏上挽救生命的征途,經(jīng)過4個小時采集,為患者再度送去“生命的火種”。一次承諾、三度履約、兩次捐獻,胡常引用人間大愛守護患者生命。
為償還父親治病欠下的外債,胡常引艱難打拼,工作之余勤學苦干掌握了中藥材種植技術,承包土地種植藥材和特色農作物。她還把中藥材種植引到家鄉(xiāng),帶動200多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同時,熱心公益事業(yè),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和志愿服務,現(xiàn)身說法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看望孤寡老人、貧困家庭和殘疾人,帶著醫(yī)生志愿者奔波上百公里為殘疾志愿者看病,用志愿服務溫暖他人。據(jù)悉,胡常引自2011年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以來,累計服務時長已達2180小時,先后榮獲“中國好人”“中華慈善獎候選人”“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文明家庭”“安徽好人”“安徽慈善獎”等稱號,事跡被人民網(wǎng)、央廣網(wǎng)等媒體宣傳報道。(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