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绾螢榻逃l(fā)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動力,源頭很重要。
教育發(fā)展為了什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而家國情懷作為教育發(fā)展的源頭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國情懷根植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學校開展“以德樹人”的重要內(nèi)容。厚植家國情懷,目的在于引導青少年以國家發(fā)展為己任,成為祖國新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家國情懷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堅定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理想,讓他們眼里充滿中國未來的星辰大海,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主動求知,成就未來。
教育發(fā)展要厚植家國情懷,由家及國,由小到大。愛家愛國,小家匯成大國。由“孝親敬老”到“愛黨愛國”、由“家庭勞動”到“服務社會”,教育要培養(yǎng)青少年主人翁的意識和擔當,使其對家國情懷有思想上的認同,有行為上的維護,最終是心底的熱愛。我們要將“家國情懷” 成為引領(lǐng)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堅實堡壘,從而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把實現(xiàn)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教育要“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當然,厚植“家國情懷”離不開“校園文化”的助力。作為教育發(fā)展的另一個源頭,校園文化的營造也是必不可少。
校園文化的構(gòu)建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注重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由此看來,教育發(fā)展要尤其注重學校的精神文化,這是一個學校整體價值觀的具體展現(xiàn)。例如校風、教風、學風,“明德勵志”“愛生敬業(yè)”“勤奮進取”等等。有的學校注重“書香校園”的建設,讓教師、學生、家長一起動起來;有的宣揚“多元培養(yǎng)”的理念,讓學生培養(yǎng)興趣,多方面發(fā)展。學校要立足于自身實際,尋找切入點,開展系列活動,讓校園文化真正“活”起來。校園文化為學校建設與發(fā)展提供動力,也為了健全學生的人格,培育國家之棟梁助力。
以精神引領(lǐng)精神,以文化啟迪心靈,以價值觀樹立使命感。校園文化不僅對學生的滋潤是細無聲的,對教師也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教師在校園文化的帶動下,推動教育科研,開展科學評價,對教學設計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從而教學相長,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環(huán)。
做教育,要有“大先生”的胸懷和境界。我們不僅要立足于腳下,更要放眼于未來,學生之未來,國家之未來!教育者要始終擁有“涓滴之水”,為教育發(fā)展晝夜不舍地滴墜。(張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