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有八公山、舜耕山、上窯山,三山中最高峰海拔241米,在八公山。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因住在田家庵區(qū),離八公山有二十余公里,加之自己沒有游山玩水的興趣,每次走進八公山都是陪朋友同去,時間匆匆,走馬觀花,沒有用腳步丈量過八公山的美景,也沒有用心感悟過八公山的神秘。
八公山是自然的山。1962年,“淮南生物群”及其主要構成部分“淮南蟲”的發(fā)現(xiàn)引起全世界關注!盎茨舷x”早在7.4億年以前已經(jīng)形成,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年代最久遠的多細胞生物,彌補了我國前寒武紀的歷史空白。1984年,在莫斯科國際地質(zhì)大會上,專家將“淮南蟲”定名為“地球上的生命始祖”。2000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fā)現(xiàn)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古猿化石。2001年11月,國土資源部正式把淮南附近的山地命名為“八公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紫金石因其石呈紫紅色間現(xiàn)金色條紋而得名,其溫潤細膩如玉,紋理華美多變。現(xiàn)在,八公山紫金硯已經(jīng)成為享譽海內(nèi)外的文房珍品。忘情谷是山的情懷,一座孫家花園承載歷史,孫蟠辭官歸來,建成青瑯玕館,在谷中一巨石上書刻“忘情”二字,“忘情谷”因此而得名。奇石、奇樹是忘情谷中兩大特色景觀。山谷兩側(cè)奇石,高低錯落,蔚為壯觀。
八公山是歷史的山。正史一定有傾向,代表執(zhí)政者的利益;野史一定有喜好,代表受迫者的期望。歷史一定有真相,應該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可惜我們只能從古書中推論,從認知中推測,從需要中推斷。西周時“州來國”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則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東晉時期(公元383年),前秦苻堅與東晉謝玄、謝石,經(jīng)淝水之戰(zhàn),以少勝多而獲“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古戰(zhàn)場著名戰(zhàn)例名垂青史;東漢末年,袁術據(jù)壽春稱帝,曹操興兵討伐,八公山又一次見證了歷史的血雨腥風。公元957年,“趙匡胤困南塘”,壽縣名吃“大救駕”再因趙匡胤揚名。南宋時期(1127年-1279年),淮河流域成為宋金對峙的前沿,宋、金圍繞壽州的爭奪從未停息,宋與金、元的戰(zhàn)爭多次在八公山下展開。閃家沖回族聚居地,一古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歷經(jīng)多朝代整修擴建,成為淮河岸邊較有影響的清真寺之一。
八公山是文化的山。2100多年前,時淮南王“天下奇才”劉安,廣招天下賢者學士,編寫了“天下奇書”《淮南子》,綜合了百家學說之精華,八公山先人們第一次整編了“二十四節(jié)氣”。如果說人有文化才有氣質(zhì),物有歷史才有底蘊,山有文化才有神韻,那文化即是山的靈魂,古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八公山就屬于這類。一部《淮南子》就是八公山的靈魂,劉安就是為八公山鑄魂的人,八公山之名,也源于八公升仙,神話給了八公山的神奇,《淮南子》給了八公山的神韻,劉安給了八公山的神秘。以地之名融入成語之典的“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已成為八公山的名片。八公山中心廣場,以“道”為核心構思,以雕塑的形式與廣場相融合,充分體現(xiàn)了《淮南子》“道法自然”的精神。在“道”字周邊,布置有八個有哲理思想的成語雕塑,這八個成語在《淮南子》中均有記載:塞翁失馬、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削足適履、赴湯蹈火、一葉知秋、鳥盡弓藏。這個文化園是參觀八公山的心觀之景,是展現(xiàn)八公山文化的經(jīng)典之景,是八公山歷史文化的濃縮之景。
八公山是人民的山。任何痕跡都是歷史文化的縮影,任何文化遺址都是文明演變的見證,任何文物留存都是人類進步的載體。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交融地之一,這里既有楚文化的影響,更有漢文化的遺存。八公山作為淮河岸邊的名山,屬于生活在此的人民。屬于人民是一件事,造福人民又是一件事。任何物質(zhì)的價值都在使用,所謂使用,就是在不傷及自身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存在為當?shù)厝嗣駝?chuàng)造更多的利益,以自己的生長為當?shù)厝嗣駝?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過去的輝煌已成歷史,今天的價值需要挖掘,未來的發(fā)展更要開創(chuàng)。(劉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