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后,國勢漸衰,當年內遷的西北和北方各游牧民族乘機獨立,紛紛脫離了晉朝的統(tǒng)治,形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先后有匈奴、羯、鮮卑、羌、氐等民族成立過十六個國家,即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這些國家中,要數(shù)氐族的前秦國力最強,前秦苻堅在統(tǒng)一北方后,心存統(tǒng)治全中國的野心,強征各族民眾,組成百萬大軍。
公元383年7月,苻堅正式下令進攻東晉。他要求百姓每十人中抽一個入伍,富家子弟年滿20歲的,都被授予羽林郎的官號。當時,眾朝臣,包括苻堅的弟弟苻融,都不主張出兵。只有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極力慫恿。苻融勸苻堅說,慕容垂和姚萇心存私念,不可信。而那些被授“羽林郎”的良家子弟,并不會作戰(zhàn)。苻堅拒不納諫。朝臣石越接著勸道,晉朝雖退守江南,但它有長江天險可守,我們未必能勝。苻堅聽罷,傲慢地笑道:“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他狂妄地夸口,自己人數(shù)眾多,不怕長江天險,只要每人投下一根馬鞭子,就足以阻斷江流。
9月,苻堅率領“戎卒六十萬,騎二十七萬”的部隊,浩浩蕩蕩從長安出發(fā)了。但這支大軍,實際能投入戰(zhàn)斗的,只有苻融指揮,其時已抵達潁口(潁水入淮水之外,在今安徽潁上東南)的30萬前鋒部隊。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與將軍謝琰等率領8萬人迎戰(zhàn)。雙方主力對峙于壽陽(今壽縣)東淝水兩岸。
10月,前秦攻克壽陽,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計劃等后續(xù)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fā)動進攻。擁有87萬大軍的苻堅輕敵,他派人勸降說,若前秦百萬大軍全部抵達,東晉將灰飛煙滅。謝石當即取消了原定的防御計劃,決定對秦軍的前鋒發(fā)起進攻。11月,謝玄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扎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zhàn),而不是速戰(zhàn)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后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zhàn),豈不更好?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后續(xù)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后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于是,秦軍決定后退。苻堅不曾想,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tǒng)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后潰逃。東晉精兵急進,斬殺了前秦將領,追殺潰逃的兵士。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shù)。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于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晉軍乘勝追擊,俘虜了前秦大將,繳獲了大量輜重。晉軍水陸俱進,掌握了戰(zhàn)局的主動權。而苻堅、苻融卻信心全失,他們登上壽陽城,四下望去,見晉軍沿淝水東岸列陣,士氣高昂,軍容嚴整,旌旗直達壽陽城北的八公山。北望八公山上,布滿了兵士,苻堅對苻融說:“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原來,心生懼意的苻堅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成了晉軍士卒。
驕兵必敗,苻堅不聽勸告,終于在淝水之戰(zhàn)中,被晉軍以少勝多,徹底打垮。這場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爭,發(fā)生在今日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古城境內。如今,登上壽縣古城的東門城樓,當年淝水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東淝河經歷兩千多年的光陰,瘦成了一道淺淺的河灣,仍緩緩地繞城而流,北望八公山上松林蒼翠。這場戰(zhàn)爭留下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八公草木”、“草木皆兵”等流傳至今的成語典故。除此之外,還有“圍棋賭墅”與“屐齒之折”。
《晉書·謝安傳》載“安遂命駕出山墅,親朋畢集,方與玄圍棋賭別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汝’!边@個故事說的是,淝水之戰(zhàn)中,沒有親臨前線的謝安,委派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侄子謝玄、兒子謝琰為統(tǒng)兵大將。激戰(zhàn)之際,他把親友邀至山間別墅游玩,還以別墅為賭注,拉著即將出征的謝玄下棋。謝玄的棋藝本在謝安之上,但因憂心忡忡,反而輸了。謝安一高興,將別墅賜予外甥羊曇。成語“圍棋賭墅”形容面臨巨大壓力時,依然從容不迫,舉重若輕。當淝水之戰(zhàn)東晉大勝的捷報傳來時,謝安正陪賓客下圍棋。他看完后,隨手放在坐榻上,面無表情,繼續(xù)下棋,賓客問:“戰(zhàn)況如何?”謝安抑制著內心的狂喜,緩緩答道:“贏了。”弈罷,謝安起身往里屋走,一腳磕在門檻上,把木屐的屐齒都撞斷了。后來,“屐齒之折”被用來形容分外喜悅之情。(黃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