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中的成語“好(hǎo)自為之”原作“好(hào)自為之”。
《說文解字》釋,“好”本義為“美”,“好”為上聲;《康熙字典》載:“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并音耗。”又引《說文》曰:“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于文女子為好。”解釋為喜愛、喜好時“好”則為去聲。
《淮南子·主術》:“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為之,則智日困而自負其責也!备哒T注:“不任用臣智能也!痹诖,“好”為去聲,“好自為之”意指(君主)喜歡親自去做。
但“好(hào)自為之”僅有《淮南子》中的這一例用法。到了明代,念為上聲“好”延伸出副詞“好好地”的義項,“好自為之”便轉(zhuǎn)為自己妥善地處理或好好地干下去之意,多用于勸人自勉。如此,“喜歡親自去做”的義項便被后者代替,如明楊爾曾《兩晉秘史》:“鑒曰:‘卿好自為之,勿慮無報也!’”清張杰鑫《三俠劍》:“人非木石,秦賢弟此后好自為之!泵駠煺苌怼洞笄迦堋罚骸拔夷芰隙銛(shù)年之內(nèi),必定大富,將來還要大貴,好自為之!边@是成語的理性意義發(fā)生了演變。
“好自為之”又作“好去為之”,“去”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清天花藏主人《賽紅絲》:“凡事依汝,汝好去為之!
從語義的色彩意義上看,“好自為之”始終為褒義。根據(jù)檢索語料庫,可以發(fā)現(xiàn)“好自為之”在明清時期的文獻中均用于積極語境,帶有勸勉、激勵他人將來有所作為的目的。但從民國至今,“好自為之”更常出現(xiàn)在消極語境中,是為了委婉地告誡對方。如民國小說《古今情海》:“我雖然在這里,我也一定不會去看你,你自己好自為之吧!”民國小說《雍正劍俠圖》:“師兄給你起的號是過了些,望你好自為之,潔身自愛,勉勵而行就可以了!爆F(xiàn)今更是如此,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中,“好自為之”都只用來表示極力希望他人或自己不要做錯事,暗含著警告乃至威脅的口氣,甚至《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也只列出“多用于告誡對方”的釋義。
此外,“好自為之”中的“之”隨語義演變而不斷虛化。起初,“之”用于指代前文出現(xiàn)的某一件具體事情,但自清代開始,“之”逐漸虛化,不再指代具體的對象了,其意義也逐漸脫落,整個成語只剩下“好自為”的意思了。
可見,就成語的形式而言,“好自為之”的結構自誕生之初便已固定,清代小說中雖曾作“好去為之”,但這一變體并未被廣泛使用。就成語的語義而言,“好自為之”因“好”一詞在釋義和讀音上的不同,曾先后產(chǎn)生過兩個義位,并且后產(chǎn)生的義位完全取代了前者,一直沿用至今日。就成語的具體語境而言,“好自為之”在明清時適用于勉勵他人的積極語境中,但自民國起便逐步轉(zhuǎn)變?yōu)閲烂C地告誡對方或自己之辭。與此同時,“好自為之”的“之”也經(jīng)歷了虛化,由實詞變?yōu)樘撛~。(趙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