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國義 攝影報道)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fā)掘的迄今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復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已知出土的上千件文物中,漆木器占據(jù)一定比例。部分漆器形制、紋飾、色彩等巧奪天工,長眠地下兩千多年,出土后依然色澤如新,令專家嘖嘖稱嘆。
“楚式漆器技藝是中國漆器工藝的一座高峰,楚墓出土的文物可謂是‘無物不髹漆’!睂<医榻B,髹漆是指經特殊工藝將漆涂在器物上的一種漆器工藝。加之木質材質的文物極易損壞較難保存,在考古發(fā)掘中,一旦發(fā)現(xiàn)木質文物,考古人員都格外珍視,武王墩墓一次性出土這么多漆木器文物,十分難得。
日前,在武王墩墓考古發(fā)掘首次媒體開放日現(xiàn)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出土的木俑,還是鎮(zhèn)墓獸以及其他木構件上,均有造型奇異、色彩靈動的圖飾,這些圖飾漆色有深沉的黑、艷麗的紅,對比鮮明,極具浪漫主義色彩。
專家介紹:楚國極盛時,疆域北達黃河、東臨大海、南包洞庭蒼梧、西兼巴蜀云南。其“國土”內本身盛產漆樹,為楚國漆器的蓬勃發(fā)展提供了基礎,楚墓中常見到精美的漆器、青銅器和鐵器,這些漆器也成為楚墓的一大特點。
據(jù)了解,楚國的髹漆技術深刻影響了我國漢代漆器的發(fā)展。在漢代時期盛行的木胎、竹胎加鑄胎漆器制作技法幾乎都來源于楚國,而漢代漆器常用的紅黑兩色配色,也是典型的楚國漆器色調。因此,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武王墩墓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走訪過程中,看到這些漆器色調時,頓有楚漢難分、時空穿越之感。
目前,考古專家正在對武王墩墓出土漆器進行保護研究。未來,將會有更多令人驚嘆的漆器文物與世人見面。通過這些文物,大家可以窺探兩千多年前這片大地上絢麗的生活圖景,認識古人的超高技藝和獨特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