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徽日報2013年12月27日 8版頭條
今年冬天,皖北農村大部分時間暖陽普照。近日,鳳臺縣羅楊村種糧大戶岳彥全開著拖拉機,哼著小曲,把新收的稻子存進附近的“糧食銀行”網(wǎng)點;很快,一車稻子就變成存折上的一串數(shù)字。岳彥全告訴記者,今年他已在這里存了近10萬斤稻子和小麥,不用自己建坪晾曬、修倉儲存,還可從“銀行”獲取一定的“利息”,想啥時用錢可隨時支取。
據(jù)鳳臺縣糧食局局長王玉奎介紹,“鳳臺糧食銀行”在全省屬首創(chuàng),有網(wǎng)點、有存折、有利息、通存通兌——幾乎和銀行的功能一樣;試運行半年多來,已擁有儲戶800多戶,存糧2萬余噸。
按照近年來糧食價格走勢判斷,新糧上市的半年里,價格會有一個漸進走高的過程,所以像岳彥全這樣有頭腦的農戶,選擇了存儲糧食、待價而沽的方式!霸诩掖婕Z,最怕生蟲發(fā)霉!痹缽┤懔艘还P賬:以10萬斤麥子為例,自己保管要損失500斤到1000斤;鳳臺是種糧大縣,假如種糧戶都將多余糧食放在家中儲存,每年約有7000萬斤損耗,折合成現(xiàn)金大約有8000萬元。
為解決這一難題,鳳臺縣糧食局和縣金融辦今年上半年牽頭成立了糧食銀行,縣財政每年撥款200萬元,用于支付保管費用和利息。平時堆在家里的糧食能產(chǎn)生利息,再加上采取國家儲藏標準,可把儲糧損耗降低到千分之二。里外一合計,來辦理存糧業(yè)務的農戶絡繹不絕。
“糧食銀行還有效解決了國有糧倉‘吃不飽’問題,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 ”鳳臺糧食銀行新集網(wǎng)點負責人魯勝告訴記者,近幾年,糧庫“能吃飽”現(xiàn)象他還是頭一回看到。在糧食市場放開之后,全縣32個國有糧站的糧庫有近一半是空的。一些糧站為維系職工生計,不得不將糧倉對外租賃,F(xiàn)在,糧食銀行業(yè)務火起來了,閑置的國有資產(chǎn)又被盤活了。
王玉奎說:“僅靠政府撥款支付保管費用和農戶利息是不夠的”,為提高糧食銀行的 “生命力”,鳳臺縣還推出“質押貸糧”業(yè)務,吸引有資質的企業(yè)成為會員,直接把從農民手中吸收來的糧食借給糧食加工企業(yè),再按照商業(yè)銀行貸款的利息獲取收益,用于“糧食銀行”運行。目前,已有11家省級以上農業(yè)產(chǎn)業(yè)化龍頭企業(yè)成為糧食銀行的會員。
【編后】
讓多余的糧食進入流通領域,不僅企業(yè)和農民得到收益,還盤活了國有糧站資產(chǎn),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一把鑰匙打開了兩把鎖”。鳳臺縣設立“糧食銀行”的做法,是積極而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