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北蘆橋防御戰(zhàn)
民國27年(1938年)2月,侵占蚌埠、懷遠的日軍以其主力由蚌埠以東渡淮河,以西渡淝河,向上游進犯,遭國民黨第五十一軍迎頭痛擊,與日軍展開激烈交鋒。
2月11日,一三八師四一二旅旅長賴剛指揮兩個團,月夜渡河,夜襲上窯日軍。
5月27日拂曉,上窯日軍200人,分3路向國民黨軍一七四師姚家山陣地突擊。激戰(zhàn)至午時,日軍被擊退。6月2日拂曉,日軍又向國民黨軍一七四師一○三四團陣地連續(xù)炮擊達4小時,9時許,日軍700余人向陣地沖擊,6月2日,國民黨軍開始向西轉移。當日,日軍步騎兵3000余人在飛機和炮火掩護下向一七四師陣地猛烈進攻。日軍向一○三九團八連陣地進攻時,發(fā)射了毒氣彈。國民黨軍奮勇抵抗,與日軍展開肉搏戰(zhàn),但因右翼一○四○團損失重大,第一線陣地被突破。
唐家山阻擊戰(zhàn)
民國28年(1939年)4月10日,日軍步騎炮聯(lián)合部隊千余人(其中騎兵60余人),攜山炮6門,乘汽艇、民船由蚌埠開往田家庵、洛河。11日,日軍開始向唐家山、平山等地進犯。國民黨軍陸軍第一三八師四一二旅、保安九團(簡稱保九團)奉命阻擊日軍。
4月12日凌晨2時,日軍趁黑夜分3路向鴨背鋪、唐家山、平山、桂家山、蔡家崗警戒陣地進攻。12日上午8時,唐家山警戒陣地失守,三路日軍從楊家洼一帶向壽縣進攻。日軍占領唐家山后,在此集結數(shù)小時后向壽縣推進,日軍于13日上午11時占領東津渡,炮擊壽縣城,守城部隊保九團棄城而逃,壽縣失陷。
襲擊九龍崗維持會
民國28年(1939年)9月間,新四軍二師五旅十四團的一個連,由二營營長余從喜、教導員謝銳率領,周建群游擊隊配合,襲擊了九龍崗維持會。余從喜帶一個排從維持會后面打,謝教導員帶一個排、一挺機槍在鐵路以西作預備隊,另一個排攜兩挺輕機槍沿鐵路碴子堆警戒,準備阻擊日軍的增援。周建群帶領一個排,直插九龍崗中心的吳家老墳,由北側越過圍墻,翻到維持會正對面一戶人家屋內,從門縫中看到維持會大門兩邊坐著兩個門衛(wèi),隨即把門閂一抽,幾步趕到門衛(wèi)面前,一槍撂倒一個門衛(wèi)。另一個門衛(wèi)起身向院里跑,頓時槍聲爆炸聲連成一片,沖擊的道路被封鎖了。是時,撤退信號發(fā)出,部隊撤出了戰(zhàn)斗。
蘇涂莊戰(zhàn)斗
民國29年12月間,日偽綏靖團兩個營(實有200多人),在團長楊立言帶領下,到抗日民主根據(jù)地邊區(qū)蘇涂莊一帶騷擾破壞。民國30年1月27日(春節(jié))夜,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二區(qū)區(qū)長丁文山等帶領田集區(qū)、鄉(xiāng)人民抗日自衛(wèi)武裝100多人,八路軍六八八團團長馮志湘、二營營長潘宗元率兩個連隊,趁夜包圍了蘇涂莊。次日上午10時左右向日偽軍發(fā)動了猛烈的攻擊,激戰(zhàn)1個多小時,打死打傷日偽軍80人左右。中午,攻占村莊外圍的房屋,殘余日偽軍潰退到地主蘇少卿的炮樓里負隅頑抗,雙方形成對峙。丁文山、馮志湘等研究決定,暫停軍事進攻,發(fā)動政治攻勢,下午4時左右,日偽軍全部投降。此戰(zhàn)受到八路軍第四縱司令員(1941年1月改稱新四軍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qū)司令員彭雪楓的嘉獎。
(記者 李 鈞 收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