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建路和水廠路之間有條近千米長的不知名的道路,剛建好時道路顯得特別寬敞,可前幾年因為附近建了幾個小區(qū),又因為121路、9路及12路從此經(jīng)過,仿佛一夜之間它成了一條繁華的道路。不知從何時起,這里從賣菜、賣衣服,到賣小孩玩具,賣花木苗圃……到處都是吆喝聲,再搭配著汽車的鳴笛聲,可謂是熱鬧非凡,好好的一條路變成了自發(fā)的市場,常常是堵得水泄不通,造成公交車改道,小區(qū)居民開車進出都得小心翼翼。住在附近的居民已投訴過多次,可結(jié)果卻是治理管一陣子,一放松就更厲害,造成現(xiàn)在的道路越來越難行。
現(xiàn)狀:道路擁堵難行,公交車改道
4月1日上午9時50分許,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來到這條道路上,按照市民反映的情況,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從該路的西頭往東頭走,西頭主要是賣水果、蔬菜的攤點,偶而有賣衣服的攤販在叫賣,一路走著,不時遇上幾個騎著電動車或自行車的,稍不留神就會碰上。還有的市民可能在買菜時遇到熟人,他們也沒有考慮太多,直接就站在道路中間說笑聊天,直到汽車的喇叭聲響起,才慢悠悠地走到旁邊接著聊。不僅如此,還有個別幾輛三輪車竟擺在路中間,車主也不知在哪,導(dǎo)致從小區(qū)出來的私家車無法前行,不停地按著喇叭,希望車主能早點把三輪車挪走。
一直往東走,賣菜的就少了,大多是賣服裝、鞋帽,小擺件、零散物品,各家攤位上都擺著音響,輪番播放著“大減價”、“跳樓價”、“最低價”等吆喝聲,而這時過來一輛12路車,很艱難地在人群中時走時停,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大約估計了一下,12路車從東往西行完全程至少需要7分鐘以上。
當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快走到路東頭時發(fā)現(xiàn),這里竟然停了很多輛12路車,打聽后得知這個地方是12路車的休息站,所有的車輛到達此地都會休息十多分鐘后再發(fā)車,車輛就停在道路兩旁,一旦車輛停多時,甚至?xí)⑴磐7,也會造成擁堵?
在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采訪的近半個小時過程中,沒有發(fā)現(xiàn)121路和9路的車影,好心的市民提醒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不要在此路段等車,每天上午這幾個小時,121路和9路基本上都會改道走水廠路。“這條路根本沒法走,我們住在心享世城小區(qū)的,還有住在電建路的人都很無奈,因為曾經(jīng)公交車就試過走這條路,從六里站開到水廠路至少半個小時,走都走到家了!睅孜淮髬尃幹嬖V記者。
曾經(jīng):幾番治理,攤點卻愈演愈烈
這條道路這樣堵為什么沒有向有關(guān)部門反映?當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向居民們拋出這個問題時,居民們都紛紛說:“怎么沒反映,我們都反映好多次了,也整治過好多次,整治那幾天挺好的,可一沒人管了,攤販就又擺上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從田家庵區(qū)城管行政執(zhí)法局了解到,這條路也是他們頭疼的地方,市民投訴過多次,媒體也報道過多次,他們對該路段反反復(fù)復(fù)整治過多次,而且淮河早報曾經(jīng)也跟蹤報道過整治結(jié)果。確實整治后的道路干凈寬敞,可這都是因為平時有執(zhí)法人員在此蹲點的結(jié)果,可田家庵區(qū)城管行政執(zhí)法局管轄范圍太大,人力是根本不可能完全顧及過來,這些攤販只要有一點空,就會把攤點擺到路上,然后攤販互相比拼,這條道路又回到擁堵狀況,可能因為附近的人流量比較大,攤販也越集越多,賣什么的都有,而且每家攤販好像都有一種比較心理,都想往路中間挪一點,結(jié)果就變成了現(xiàn)在這樣子。
反映:商販無處販賣,市民出行困難
為什么把攤點擺上道路?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攤販。一名賣菜的婦女稱以前在旁邊的菜市場賣菜,后來來了一批賣菜的都擺在路邊,結(jié)果菜市場的生意就特別差,所以她也挪到外面來。對于陸續(xù)增加的攤販,大家的反應(yīng)都一樣:“哪里人多,我們往哪里去!薄翱蔀槭裁炊家分袛D?”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問到。攤販們你看我,我看你,笑笑說:“你不往中間去,別人也得去,別人把你的攤子擋住了,你還賣什么東西。”
因為利益驅(qū)使,每個攤位都是能往路中挪一步就挪一步,有的攤位后面空空如也,就這樣也不愿意往后挪。可他們這種行為卻引得市民大為不滿!拔乙埡纺沁吷习,可每天早上路都被堵得死死的,公交車進不來,我只能走十多分鐘到水廠路去等公交車,刮風(fēng)下雨時太遭罪了!奔易⌒南硎莱且黄诘乃蜗壬脖硎咀约好刻扉_車出入也很麻煩!拔颐刻煸缟希箷r許開車送孩子去我媽那,每回出門都被堵,路上不僅有賣菜的和買菜的,還有騎三輪車、電動車的,一個不小心就會刮到,無論是他碰著我,還是我碰著他都不是什么好結(jié)果!彼蜗壬鸁o奈地說。
訴求:希望有大型市場,還路于民
在采訪過程中,市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道路恢復(fù)了,要不出行真的太困難。“以前沒有這些攤位時,道路干干凈凈,夏天傍晚散步時也很舒服,而現(xiàn)在攤位撤了,卻留下滿地的垃圾,就算清掃了,一條路上也是特別難聞的味道,馬上夏天要到了,蒼蠅蚊子又多起來,這讓我們?nèi)绾尉幼!备浇木用癖硎尽?
“住在這里那么久了,旁邊有一個菜市場,可卻不能滿足這些攤位的需求,希望能夠有個更大的市場,把這些攤位都挪進去,把道路讓出來,這樣市民方便出行,攤販也有地方賣東西了。”一位市民建議稱。
一位上了年紀的大爺則表示希望有關(guān)部門加強管理,而且能夠找到一個切實有效的方法徹底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不要治理一次管用一下,然后又周而復(fù)始,這樣不僅耗費精力物力,而且可能以后會更難處理。
圖一:馬路上亂擺的攤位和混亂的人群
圖二:從小區(qū)出來的車輛小心地避讓攤位
圖三:艱難的交通
圖四:路邊被破壞的綠化帶
(記者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