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與安徽理工大學攜手合作,以產學研融合推進司法鑒定,維護了司法公正、促進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第三方司法鑒定彰顯公平與正義
今年年初,壽縣某醫(yī)院給一名飲酒后嘔吐的39歲患者輸液,患者數小時后不治身亡。面對情緒激動的患者親屬,公安部門委托安徽理工司法鑒定中心對其死因進行司法鑒定。通過尸體解剖,顯示死者患有嚴重冠心病,死亡原因是冠心病發(fā)作,從而明確雙方責任,有效避免了一起醫(yī)患糾紛群體性事件。
在推進依法治市的進程中,我市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依托安徽理工大學的技術支撐、實驗條件和人才優(yōu)勢,由市司法局與安徽理工大學攜手合作,致力產學研一體,成立安徽理工司法鑒定中心,面向社會提供獨立第三方綜合性司法鑒定服務,用技術還原真相,在維護司法公正、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產學研融合,探索獨立第三方司法鑒定
人們常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而鑒定意見是證據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案件辦理的結果,關系到法律法規(guī)的正確實施,關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有效維護。
2013年12月27日獲安徽省司法廳批準成立以來,市司法局與安徽理工大學精誠合作,致力于產學研融合發(fā)展,讓安徽理工司法鑒定中心成為第三方獨立司法鑒定機構,為司法機關和行政執(zhí)法部門解決了大量技術性、專業(yè)性問題,有效保證了訴訟和行政執(zhí)法活動的順利進行。
幾年來,安徽理工司法鑒定中心的3名博士、11名擁有高級職稱的專家不斷推進醫(yī)學、法醫(yī)學研究,發(fā)表專業(yè)論文10余篇,同時將研究成果充分運用于司法鑒定過程,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追求著司法公正,以嚴謹的作風,恪守著法律天平。
“如何真正地不受外界影響出具一份公平、公正的司法鑒定書,取決于司法鑒定人的職業(yè)態(tài)度!彼痉ㄨb定中心負責人陳天義坦言,司法鑒定的準確程度正源于“誠信、公正、擔當”的職業(yè)操守。
從2014年度的600起,到2015年度的1500起司法鑒定案件,安徽理工司法鑒定中心所承辦的案件占全市司法鑒定案件總數的60%以上,成為全市全年案件量最多的鑒定機構,并實現2015年度全年案件零投訴。
讓證據說話,以法為天追求不偏不倚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傷當事人一側肢體功能出現障礙,而由于他30多年前因顱腦外傷造成另一側肢體功能受損,此次事故讓他的日常行動更加困難。面對保險公司聲稱當事人以前有傷的觀點和雙方之間的分歧,司法鑒定中心在受理此案后,多方取證,專家會診,最終作出“新舊傷疊加對肢體功能影響加大”的鑒定結果,有力維護了受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讓證據自己說話!”這是司法鑒定最通俗的說法。市司法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司法證明的一種重要手段和證據方法,司法鑒定被稱為“證據之王”,在訴訟、調解、公證、仲裁等爭議解決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法醫(yī)病理、法醫(yī)臨床及法醫(yī)毒物三個領域的法醫(yī)學鑒定是安徽理工司法鑒定中心現階段的主要任務。鑒定項目主要涉及到刑事、民事案件的死亡原因鑒定,致傷物及致傷方式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程度評定,血液酒精檢測及醫(yī)療糾紛鑒定等眾多方面。
一個法醫(yī)臨床案件從受理到最后鑒定文本完成要經過法醫(yī)臨床檢驗、專家會診、嚴格校對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安徽理工司法鑒定中心將鑒定質量作為重中之重,由學科帶頭人組成的鑒定團隊在大大小小的案件鑒定過程中,秉承“公平、公正、科學、誠信”的宗旨,練就了火眼金睛。
正義的光芒,照耀于希望之上
“司法鑒定機構獨立于行政機構,不受行政權力的干預,其鑒定意見的公正是維護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辫b定中心負責人認為。
2014年7月,安徽理工司法鑒定中心開始介入人體體液酒精含量檢測。
“酒駕都查到了,鑒定結果一點沒有也不好,能否降到80以下?”如此的求情電話,鑒定中心負責人經常接到。
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每百毫升血液里,酒精含量如果達到或超過80毫克,就為醉駕。法律紅線不能觸碰,司法公正更要確保!本著“誠信、公正、擔當”的原則和對社會負責、對法律負責的態(tài)度,鑒定中心頂住了各方面人情,始終保持了檢測的真實性。
隨著法律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通過司法渠道進行維權。為提高鑒定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鑒定中心在每一起受理案件中均做到公開、公正、規(guī)范執(zhí)業(yè),并公開接受社會監(jiān)督,從文明窗口建設,到人才隊伍培養(yǎng)、科學制度體系構建,維護著法律的公平公正。
秉承“公平、公正、科學、誠信”的理念,安徽理工司法鑒定中心作為第三方獨立機構,正逐步為社會所認可,成為淮南及周邊地區(qū)公、檢、法系統(tǒng)所認可的司法鑒定機構,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穩(wěn)定、保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做出積極貢獻。
(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