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
安徽淮南市鳳臺縣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48年。這里安葬著淮海戰(zhàn)役前為解放鳳臺而壯烈犧牲的14位革命烈士。烈士陵園建成后,當?shù)卮迕窭钗膫鞅懔x務擔負起為烈士守墓的任務。這一守就是55年。當時的墓地只是一兩畝荒灘,多年來李文傳堅持在墓地旁添土植樹、精心守護,讓烈士安然長眠。2004年,李文傳病逝前拉著與他共同守墓的二兒子李學成的手,反復叮囑:“這些烈士都是我們的親人,一定要守護好!崩顚W成毫不猶豫地接過父親的“衣缽”。
原先的烈士陵園占地面積小,清明節(jié)前來瞻仰烈士的人越來越多,旁邊地里莊稼常常被踩踏,李學成主動要求把自己家的好田地與其對調。烈士陵園只有李學成一個管理員,他動員全家人一起幫忙。他吃住在陵園,學習地方文化、歷史、軍史,講好烈士故事,傳承烈士精神。其子李杰跟著他守墓也有14個年頭,祖孫三代守墓已近70年!皩砀赣H干不動時,我要接過接力棒,把烈士墓繼續(xù)守護下去!”李杰說。
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幾經(jīng)擴建,目前占地12畝,擁有樹木花卉近10萬棵,發(fā)展成集路、橋、亭、林、門、碑、雕、館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革命烈士陵園,成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圖一:3月29日,安徽淮南市鳳臺縣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里,53歲的管理員李學成正向鳳凰鎮(zhèn)中心學校小學生講解烈士的英雄故事。
圖二:第一代守墓人李文傳獲得的榮譽。
圖三:李學成在清洗石碑。
圖四:李學成說自己是一名黨員,要把烈士英雄故事講好,傳承烈士精神。
(陳彬)
(《經(jīng)濟日報》4月3日8版刊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