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余仁貴的小磨豆腐,那可是遠近聞名,只要他的豆腐每天來到街頭,都是第一個賣完!苯,記者在壽縣小甸鎮(zhèn)楊圩村采訪時,該村總支書記徐為曹告訴記者,“余仁貴不但靠小磨豆腐磨出了精彩生活,還發(fā)展家庭循環(huán)經(jīng)濟,多種經(jīng)營,從一貧如洗走上了致富道路。”
余仁貴是壽縣小甸鎮(zhèn)楊圩村張郢二組的村民,身體患有二級殘疾,強直性脊柱炎使他喪失了勞動能力,妻子汪學勤常年疾病纏身,也無勞動能力,家有81歲的老母親需要贍養(yǎng),家中兩個子女,家庭一貧如洗,是典型的貧困戶。
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后,市委政法委駐該村工作隊對余仁貴家進行了因戶施策、一戶一策的幫扶。把他家精準識別為貧困戶,為他家5口人辦理了每人每月260元的低保和每人每年180元新農(nóng)合;安裝了3000瓦的光伏發(fā)電,每年收入3000元;每個月享受10度電的補貼,4個月一次打到卡上;把50000元的小額貸款入股壽縣陽光田園淡水養(yǎng)殖合作社,進行產(chǎn)業(yè)發(fā)展,每年收益3000多元;余仁貴又養(yǎng)殖了5頭豬,獲利20000多元;女兒余其霞畢業(yè)后外出打工,每年有30000多元的收入;孩子余振華在讀書,每年享受到1250元的住宿生生活補助。
“余仁貴精明能干,除了享受精準扶貧政策,他還發(fā)展家庭循環(huán)經(jīng)濟和家庭小產(chǎn)業(yè),他家2017年就脫貧了,成了該村脫貧致富的榜樣!迸阃浾卟稍L的扶貧干部龐良武告訴記者。
現(xiàn)在,余仁貴每天早晨一大早就清理豬舍、豬糞、喂豬,下地除草,然后和妻子開著電動車上街賣豆腐,周邊的小甸、楊圩、李山、邵店,哪個地方逢集,他就趕到哪里,由于他的豆腐有名,不到11點就賣完了。下午,進入他的小豆腐磨坊,精心磨他的“小磨豆腐”,現(xiàn)在,他又購置了“千張機”,每天磨30公斤大豆,出90公斤豆腐,磨出的豆渣廢水用于喂豬、制沼氣,豬糞用來種植2畝地的西瓜,每年足不出戶,西瓜就被訂購一空。
“黨的脫貧政策徹底改變了我家的生活,今年,我又挖了2畝魚塘,還可以增加收入。和過去相比,我的感受是:過去天天愁眉苦臉,現(xiàn)在日日喜笑顏開!痹谟嗳寿F家采訪時,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他指著今年新買的中堂說:“脫貧后,我們?nèi)叶己芨吲d,過年前特意上街買了一幅中堂,上書:綠水長流財源廣,輕松迎客喜事多,這是我們?nèi)倚那樽钪苯拥膶懻!?
(記者 劉銀昌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