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淮南交通基礎建設綜述
無論是城市發(fā)展還是鄉(xiāng)村振興,優(yōu)先發(fā)展交通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市交通運輸系統緊隨改革步伐,圍繞“對內構建立體交通,對外發(fā)展綜合運輸”的戰(zhàn)略目標,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奮力推進,促進了淮南交通運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高鐵為動脈,以國省道為骨架,以縣鄉(xiāng)公路為支線,以航道碼頭為依托,干支結合、水陸協調的交通發(fā)展格局,為淮南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高速高鐵縱橫交錯。合淮蚌高鐵建成通車,商杭高鐵快速推進,將構建“一縱一橫”的高鐵網,連接起京滬、京九、京廣、京福高速鐵路等國內交通動脈,實現與河南、河北、浙江、北京、天津、江西、福建等省市的交通對接,融入到“泛長三角區(qū)域”的交通大動脈之中。合淮阜高速、淮蚌高速、濟祁高速建成通車,合霍阜高速即將動工,寧洛高速淮南連接線實施謀劃,將構建“兩縱三橫”的高速網,與周邊省份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絡實現對接,使我市融入國家交通路網。目前,全市高速高鐵里程已達228.6公里。
——干線公路通達周邊。近年來,九龍大道、孔李淮河大橋、鳳臺淮河二橋等建成通車,升級改造G206合淮路、S339淮阜路、S203淮六路、S308淮鳳路等17條重要國省干線,實施G206煙汕線、S242上莊路、S203淮六路等國省干線大中修項目49個,著力構建了“放射型”主干線公路網建設,東北方向為G206、S225至蚌埠,正北方向為S203、S447至淮北,西北方向為S308至亳州,正西方向為X023和S102至阜陽,西南方向為S310至六安,東南方向為G206至合肥,全市國省干線已達17條851.2公里,初步建立了市域周邊快速接駁路網通道,成功接軌合肥、六安、阜陽、亳州、蚌埠、滁州等省內周邊城市。
——農村交通日趨完善。近年來,我市相繼實施了《淮南市農村公路建設行動計劃》、《淮南市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實施方案》,升級改造農村公路964條1757.26公里,其中縣鄉(xiāng)道117條760.3公里,村道847條996.96公里。目前,全市共有3246條縣鄉(xiāng)道7465.9公里,其中縣道824.1公里、鄉(xiāng)道2649.5公里、村道3992.3公里,以縣城為中心、鄉(xiāng)鎮(zhèn)為節(jié)點、建制村為網點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已初步形成。同時,建設縣、鄉(xiāng)、村三級公共交通網絡,全市共建成39個農村客運站(點)、569個候車亭(招呼站),開通農客班線433條,平均日發(fā)班次1511余次,鄉(xiāng)鎮(zhèn)班車通達率為100%,行政村班車通達率為99.5%。
——航道碼頭日臻完善。近年來,建成鳳臺海螺碼頭、潘集興疃碼頭、毛集新淮碼頭等9個1000噸級泊位碼頭,正在建設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一期、二期碼頭等20個1000噸級泊位碼頭;啟動了引江濟淮、淮河航道整治工程,實施了渡口標準化建設。目前,全市擁有7大港區(qū)、9條航道,航道里程396.6公里,渡口81道,碼頭泊位23個,正常營運船舶1856艘,運輸能力達240萬載重噸,初步構建了以煤炭、礦建材料、化工原料及制品、水泥等多貨種綜合物流運輸的多功能現代化綜合性港口。
——運輸能力顯著增強。經過培育和發(fā)展,我市已初步形成綜合運輸保障體系。全市擁有道路運輸從業(yè)人員11.5萬人,運輸業(yè)戶1.26萬家,運輸車輛35990輛,其中出租汽車3619輛、城市公交1251輛、客運車輛(含農客車輛)1588輛、貨運車輛29551輛;擁有省際班線67條、市際131條、縣際13條、農客班線433條,客運班線日均發(fā)送1660個班次3.1萬人次。2017年,完成公路客運量3216萬人,旅客周轉量22.3億人公里,貨運量1.26億噸,貨運周轉量53.8億噸公里。
——城市公交優(yōu)先發(fā)展。開展了省級公交示范城創(chuàng)建工作,實施了《淮南市優(yōu)先發(fā)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編制了《淮南市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guī)劃(2016-2030)》,制定了《淮南市城市公交企業(yè)成本規(guī)制辦法》、《淮南市城市公交企業(yè)成本規(guī)制實施細則》、《淮南市城市公交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啟動了山南中央公園公交樞紐、西部公交客運樞紐、木材公司公交停保場、羅山公交停保場、淮南東站公交站等5個樞紐站場建設,建成了掌上公交查詢、車載視頻報站、車輛運營監(jiān)控系統,推進了公交“一卡通”上線、城市公交成本規(guī)制實施工作、城鄉(xiāng)客運公交一體化工作,全市公交車輛總保有量已達1251臺,折合為1516.5標臺,城市公交線路達77條,主干線覆蓋率達98%。(記者 張鵬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