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5年6月20日4版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走在淮南市的大街小巷,能聞到忽遠忽近的艾草香。掛艾草,不僅是淮南市也是全省乃至全國不少地方的端午習俗。傳說把艾草掛在門前,可消疾病、驅鬼邪、避晦氣,為今后的日子帶來平安和好運。因為怕被別人驅除的晦氣降臨到自家門頭,淮南當地人往往在端午節(jié)前數天就將艾草掛在門口,有的人家甚至在農歷四月下旬就掛上艾草,直到年底,防止晦氣有機可乘。
端午節(jié)前的菜市場,不少菜攤前都擺放著一兩捆新采摘的艾草,家住田家庵區(qū)陳崗小院的李阿姨買菜時順便買了一把艾草。李阿姨的父親曾是一名中醫(yī),從父親那里她知道了艾草的藥用功能。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孫子出世時,身體孱弱,她便在端午前后到野外采摘艾草,曬干、搗碎,為孫子縫制了幾個艾葉芯的枕頭,還經常用干枯的艾葉泡水給孫子洗澡。在她的護理下,過去經?人园l(fā)燒的孫子身體漸漸康健起來。
醫(yī)書記載,艾草有祛濕、散寒、消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可制成艾條供艾灸用。而端午為春夏之交,暑濕漸盛,百病易生。加上蛇蟲也于此時繁殖生長,易咬傷人,故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為了防百病,抗蛇蟲,人們紛紛在端午時節(jié)采摘一些驅蟲防病的花草來預防疾病。久而久之,因其藥性,艾草在民俗中漸漸被賦予了驅邪避晦的神異功能,也寄托了人們對健康平安的向往。
如今,許多人并不熟悉端午掛艾草習俗背后的故事,只是將其視作一種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象征。這幾天,除了菜市場,在淮南市的許多路口也能看見專門賣艾草的攤販,他們采摘了大量艾草,拉著板車到城區(qū)銷售。有些超市、店鋪也準備了許多艾草,以購物送艾草的促銷方式來吸引顧客。
。ㄓ浾邔O玉寶)